寻找建设音乐之岛“源”动力:寓教于“乐” 音乐教育让“源”动力生生不息
一个地方音乐文化的兴盛,音乐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昨天我们领略了鼓浪屿家庭音乐会的百年风采,看到了鼓浪屿人对音乐、对故乡的热爱,今天,我们要沿着音乐教育的路径,继续寻找建设音乐之岛的“源”动力。
“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说这句话的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因为音乐的启蒙让他受益终生。而对于眼前这些孩子们来说,音乐的养料或许已经悄悄撒下。
这是一堂基础乐理课,是厦门市音乐学校鼓浪屿校区,每周固定的音乐专业课程之一。他们,是学校一年级的学生,也是学校里的“团宠”。
厦门市音乐学校鼓浪屿校区学生:我脑子里音乐是红色的,非常热烈。音乐(小提琴)拉出来的声音很美妙。我觉得音乐就像是在一座岛上,让音乐传播世界,让大家变得很快乐。
去年九月,音校鼓浪屿校区在时隔9年之后复办小学,招收了一年级钢琴和弦乐专业班。这些孩子大都居住在岛上,是新一代的鼓浪屿人。而小学的复办不仅是鼓浪屿校区全新的开始,也是鼓浪屿音乐教育的一次回归。
厦门市音乐学校校长 谭筱英:鼓浪屿校区小学的复办,是为了守护鼓浪屿的历史文脉,音乐文化是鼓浪屿的“魂”和“根”,也为了让琴岛有更多琴童的琴声。
居住在鼓浪屿的知名作家舒婷有过这样的描述:“岛上音乐学校的学生在调弦,弓嘈嘈切切正好走在波浪上,涛声便一拍一拍陪着试音”。翻看鼓浪屿的历史,你会发现它是中国近代教育的摇篮之一。19世纪中期,岛上开办了从幼儿园到职业学校乃至学院共20多所学校,近一个世纪里,培养出了很多享誉国际的名师名家,其中有上百位是杰出的音乐家。鼓浪屿人叶灿云回忆,那时候岛上的学校,都很重视音乐教育,也有着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
厦门市鼓浪屿人民小学原校长 鼓浪屿人 叶灿云:毓德小学、毓德女中我都是在鼓浪屿读,毓德小学就是把音乐当作很重要的课程来教,鼓浪屿给我最大的熏陶就是音乐。
儿时音乐的熏陶,让叶灿云意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1984年时任人民小学校长的她,在学校里创办了全省第一个小学“音乐实验班”,这个班就是今天音乐学校的“前身”。
厦门市鼓浪屿人民小学原校长 鼓浪屿人 叶灿云:向教育局打报告说想在学校里办个音乐班,教育局马上就批准办这个音乐班,教育局就说我没有音乐老师给你,有一个小提琴老师,你要不要,我说小提琴老师也可以啊,我先办小提琴班,就分配了这个小提琴老师 叫黄伟廉老师。
第一届音乐班就这样开办了,一共招录了30名学生。这张老照片上就是当时正在上小提琴课的黄伟廉。
厦门市音乐学校小提琴老师 黄伟廉:这个回忆起来是相当美好,这群孩子非常可爱,真的是蛮有天赋的,当时就确定了一个小班化教学,现在不稀奇,当时真的很少,在师资的配备,课程的设置上,都是全方位的设计,孩子们进这个班很开心,有学习的机会,也有表演的机会。
“音乐实验班”办班6年后,1990年“厦门市音乐学校”诞生了,让鼓浪屿音乐教育翻开了全新的篇章。32年的时间,音乐学校发展成为拥有两个校区,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中专90多个班级,329位师资力量的音乐特色学校,培养出了卓贤、黄茜卡、林芃、杨璟等一批杰出的音乐人才。2013年,为了寻求更大的办学空间,音校五通校区投用,鼓浪屿校区小学部停止招生,搬迁新校。现在,不仅琴童们回到了鼓浪屿,音乐教育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馈这片土地。
如果周末来到鼓浪屿,你很可能会邂逅音校的学生们。此刻,鼓浪屿已经成为了他们的课堂和舞台。
厦门市音乐学校学生:我也希望我们多来这边演出,能有更多的人来鼓浪屿聆听我们的音乐。
厦门市音乐学校老师 陈晓:音校是诞生于鼓浪屿的,既然生于鼓浪屿,也要服务于鼓浪屿,音校的孩子在鼓浪屿的大街小巷,把音乐反馈给鼓浪屿。
在百年岁月里,音乐教育的养料浸润着鼓浪屿这片土壤,让音乐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今天,迈入新时代的音乐教育,还将继续精耕细作,培育出生生不息的音乐动力,让这座音乐之岛,永远年轻
厦门市鼓浪屿人民小学原校长 叶灿云:我自己也很爱音乐,我就觉得这个音乐,应该有一个传承。
厦门市音乐学校小提琴老师 黄伟廉:正因为要坚持这样的音乐教育,才有可能,让鼓浪屿音乐的特色,会越来越绽放出美丽的色彩。
厦门市音乐学校校长 谭筱英:以学校为主 同时也让家庭、社区、艺术团体,共同营造浓郁的音乐氛围,让更多的孩子来鼓浪屿学习音乐,让琴岛焕发它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