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关注高考作文,只是因为不会数理化?

澎湃新闻 2022-06-09 09:40:09

2022-06-09 09:40:09

又到高考时间,一年一度对高考作文的围观又上演了。公众关注出了什么题,难度怎么样,顺便摩拳擦掌试试自己还能不能写得出来。

应该说,在高考那么多科目、那么多题型里,作文的关注度是最高的,承包了一大半的热搜。有人说,这是因为大家早就不会数学题了,知识都还给了老师,就能看得懂作文了。虽是个玩笑话,但也不经意间说出了某种真相——语言,恰恰是所有知识的基础,永远也不可能忘记。

语文只是一门课,作文只是一个题型,但语言却不是这么简单。语言符号学的开创者索绪尔说过:“语言构成了我们的世界,而不仅仅是记录或标记它。意义始终是通过人类心灵而被归诸对象或观念的,并由语言来构造和表达。”

这其实是个了不起的发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人类所认识的世界本质上可能就是语言。汉朝唐朝什么样,谁也没看过;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谁也没经历过;社会经济的复杂运转,显微镜都看不出来。但为什么我们能知道这一切,甚至能绘制出图像与模型?因为语言记载、传递了一切。

其实中国古人也有类似的说法,《文心雕龙》说:“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文章”被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不是故作豪言壮语,而是古人深切地感觉到,语言在典章文物中那个关键而基础的作用。

所以语言是很神奇的,也是极其丰满的,我们所认知的一切,都是从语言中来。人生感悟、社会思潮、公共知识,无一不是语言。

理解了语言的意义,或许我们也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我们这么关注高考作文。高考全国最重要的考试,作文又是主观性最强的题目,作文题其实就是社会意识的浓缩呈现,是人们观察社会样态的窗口。

有人说数学是“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但作文的特别之处在于“你一定会”。但要怎么写出来,却要经过一个极其复杂的思维脉络,观察与思考、感悟与提炼,社会意识经由个体的大脑,在试卷中反映了出来。

人们关注作文题,其实也是公共认知在寻找公约数的过程。出题人有什么意图,学生会怎么写,我又会怎么想,这一整套操作之后,其实是一场社会整体关于理解、表达、认知的塑造,人们在努力达成一场关于“描述世界”的对话与统一。

所以,大家关注作文题,还真不是因为“数理化忘光了”这么简单,而是语言本身就提供了一个包容万有的母题,提供了一个各取所需、各自抒怀的空间。就像网上有人说:“看到高考作文就想起我的青春。”为什么青春是作文呢?就是因为最重写意、最重性灵的作文,才能实现对人们精神历程的记录。而那些“没有感情”的数字,还真是很难呈现这么复杂的内涵。

未来人们依旧会高度关注高考作文,甚至尝试写下自己的作文答卷。这样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景观,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特殊文化含义,值得我们咀嚼。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