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新《噪声污染防治法》能在多大程度上“降噪”?

厦视直播室 2022-06-05 20:54:25

2022-06-05 20:54:25

世界环境日: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今天是第51个世界环境日,中国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为今年环境日的主题。近年来,厦门积极践行全民参与生态治理的理念,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共建共享高颜值的美丽厦门。

个人购买农业碳汇 参与碳中和

上午,“农业碳汇交易助乡村、数字人民币万人购”活动在同安区莲花镇白交祠村举行。莲花镇军营村、白交祠村、西坑村等九个村的34327吨农业茶园碳汇,通过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农业碳汇交易平台,面向个人开放购买。

市民 许女士:我这次购买了3吨碳汇,因为在这个地方也工作十几年了,很想为这片土地作一份贡献,特别是乡村建设这一块,而且只需要一块钱。

厦门实验小学学生 胡泷珑:我觉得买这个是绿色环保的意义,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现在汽车很多都是有排放碳气,购买碳汇就可以保护地球。

上个月,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设立了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与首批企业购买农业碳汇不同,这次倡导个人通过购买碳汇来抵消个人的碳排放,通过企业和个人共同发力,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厦门农行同安支行党委书记、行长 彭聪慧:本次活动是全国首个将数字人民币应用到农业碳汇交易平台的项目,首创了“农业碳汇+数字人民币+乡村振兴”三合一的新模式。

清理海岸垃圾 共同守护美丽“海洋蓝”

今天,许多市民都用不同的方式,倡导并参与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在环岛路白城沙滩,志愿者们开展保护海洋公益净滩活动。大家沿着海岸线一路前行,随手清理海岸和沙滩中的杂物垃圾。

志愿者:我们每个人捡一份垃圾,就可以保护一个海洋生物的生命。

呵护环境 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而在翔安水质净化厂,15名小学生也来到这里学习环保知识。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动起手来,利用活性炭、过滤棉、烧杯等道具,让污泥水慢慢变成清水,直观地了解污水处理工艺。

思北小学学生 郑喆泓:感觉污水变清水的过程很不容易,所以我们以后一定要节约用水,减少水的污染,保护环境。

不只是学生,近年来,翔安水质净化厂接待服务超5000人次。其中既有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也有专家学者、科研团队、环保志愿者。他们不仅仅是来参观,还提出了不少对于改进污水收集处理,提升生态环境的“金点子”。

厦门市政集团环科公司翔安水质净化厂厂长 赖智显:我们还不断探索公众开放新模式,创新推出了线上环保设施云开放。市民通过手机,就可以360度VR全景参观翔安水质净化厂,实景体验每一个生产环节,为推动公众支持环保,参与环保,了解环保作出贡献。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市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2021年,厦门空气质量优良率99.7%,全国排名并列第3;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优,筼筜湖水质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水质进一步改善,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1%,同比上升11%;城市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全国领先。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今起实施

今年的环境日,我国有一部/特别的法律正式实施,它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提起噪声污染,可能不少人都曾在生活中受到噪音的干扰,例如:广场舞喧闹、机动车轰鸣“炸街”、室内装修噪声扰民……噪声污染治理一直以来也是大家关心关注的热点。那么,新修订的噪声法有哪些不同?又将如何依法还静于民?

增加防治对象 扩大法律适用范围

全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更改了法律名称,原来名称中“环境噪声”的“环境”二字被去掉,定位更精准,更强调了需要防治的是人为噪声。新规还扩大了法律适用范围,将工业噪声的范围从工业设备扩大到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将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纳入到交通运输噪声防治对象中;将噪声污染防治范围由城市拓宽到涵盖农村地区。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与应急处副处长 王博:以前我们超标违法行为是你超标、还扰民。这次就不光是超标扰民,还增加了比如说你没有依照法律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干扰正常的工作学习,也是违法的,也是噪声。

新规进一步加强了噪声分类管理。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纳入法规 广场舞扰民将被处罚

针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新规提出:要求公共场所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以往的管理难点广场舞,就属于这个范畴,以后这类型的娱乐活动就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如果违反规定的,首先是说服教育,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对个人可以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新噪声法还提出,禁止酒吧等商业场所噪音扰民,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持续反复发出高噪声的方法进行广告宣传。对于拒不整改的,可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而在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方面,明确禁止驾驶拆除或者损坏消声器、加装排气管等擅自改装的机动车、疾驰等方式造成噪声污染,这一规定也将对机动车改装行为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厦门已启动声环境功能区划修编工作

为了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在厦门的落地施行,市生态环境局从去年起就已经提前部署相关工作,并在去年底启动了声环境功能区划单独修编工作。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与应急处副处长 王博:城区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就出现工业和居住混杂的现象,出现声功能区混杂的情况。如果不进行功能区的修编,就给我们的噪声管理工作,就非常难以实施,可以说声功能区的修编是迫在眉睫,那我们是去年年底启动这项工作,目前已经经过多轮征求意见,已经完成专家评审。

新闻观察:新《噪声污染防治法》能在多大程度上“降噪”?

新版噪声污染防治法,和以前的版本相比,有了不少更改,比如法律名称去掉了“环境”,强调了人为噪声的防治,比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降噪,也属于违法行为,看起来对噪声的整治严谨了很多,大家也寄予很高的期望,问题就是,它能不能真的管住噪声?

新《噪声污染防治法》能在多大程度上“降噪”?

我们每个人既可能是噪声的受害者,也可能是噪声的制造者,其实能够做到尽量不干扰别人,这是一种文明素质,在防止噪声方面,个人应该注意哪些行为?

噪声污染可能是我们在城市最经常遭遇的污染,很多人为此彻夜难眠,罹患上各种疾病,可怕的是,投诉解决起来还特别难。比如环境有毒物质污染,我们比较容易举证受伤害的问题,但是噪声污染很难。

三亿人失眠,多少和噪声有关呢?有多少人因为噪声换房、搬家?

生活中产生噪声的因素很多,生产、施工、交通等等,这次新的噪声法,一个最大的进步是强调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降噪,比如将噪声防治费用列入预算,设立自动检测系统,有效降噪,有些施工要告知居民。实际上,很多噪声污染,恰恰是制造者没有尽最大努力采取措施。

法律要长牙齿,关键是执法要严格,比如投诉之后,谁来监督改正,违法者会受到什么处罚,应该明确。处罚力度要大,最高处罚20万元,这个力度未必能管得住噪声。

个人也应建立文明习惯

自然环境产生的噪声大部分是能够容忍的,人为产生的噪声最容易引发人们反感,比如广场舞,飙车,在家里聚会扰民,狗吠,这类噪声是执法难题,但是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有就是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比如手机外放,甚至带着扩音设备跑步放歌。包括在机场车站和飞机动车上放任儿童嬉戏。有人可能是没意识,有人是根本不当回事,只有处罚,才能建立文明的习惯。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