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尊重孩子隐私 是亲子关系的加分项

厦视直播室 2022-06-04 21:43:08

2022-06-04 21:43:08

现在很多孩子上学之后都有自己的通讯设备,也就是手机。生活中,有些孩子一有空就抱着手机玩,家长们不免对孩子在手机里看什么充满疑虑和好奇。比如:孩子手机里都装了哪些APP,是不是经常玩游戏,在学校里都和哪些人交朋友,和朋友们经常谈论些什么等等。这个时候,大部分的家长往往会忍不住翻看孩子的手机,看看孩子以及同学的聊天记录等。而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更是屡见不鲜。那么,家长该不该查看孩子手机呢?孩子对此又是怎么看的呢?我们来看记者的调查采访。

北京市民卢先生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为了让孩子入学后方便联系沟通,卢先生给儿子买了手机,还不时查看其信息。

卢先生 家长:看一下他的微信啊,跟小朋友聊天的信息。还有APP一些的,因为怕他玩游戏,或者有一些暴力的东西。

但对于卢先生的这种行为,儿子小卢却非常不喜欢。

小卢:就是不喜欢,我跟小朋友聊天的内容,就是不喜欢给他们看。

记者:那如果他们强行要看怎么办? 小卢:那我就拿走了跑。

其实家长查看孩子手机的类似行为还有很多,比如此前媒体报道,某六年级女孩儿为防止妈妈查微信,全程用英语聊天。但父母查看孩子手机,也有自己的担心。

家长:现在他们在手机上能接触到的人太多了,你很难控制,那我只能看看他的手机,怕他接触一些暴力啊、游戏啊等等不好的东西。

调查发现,家长们主要是担心未成年人网络社交导致其权益受到侵害,而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城镇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5.0%,农村为94.7%,其中新型智能终端在未成年群体中迅速普及,手机作为当前未成年人的首要上网设备,在该群体中的拥有比例已达65.0%。网络低龄化趋势明显,从这点来说,绝大多数家长的担心不无道理,但另一方面家长又找不到适合的方法来避免孩子接触超龄APP。

家长:我觉得不算侵犯(隐私),以前可能还聊天、了解他们的情况,现在所有的内容都在手机上,他交的朋友啊、日常的生活啊,那我也没办法啊,不然我怎么了解他。

小学生: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如果他们要看我就藏起来。

关于尊重孩子隐私这件事情,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家长觉得尊重孩子的隐私是必要的,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权。但是有些家长却认为孩子的三观还不成熟,容易是非不分,如果不全面了解孩子,及时干涉,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就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家长查看未成年人手机 是否属于侵犯隐私?】

未成年人的抵触原因,主要在认为家长看自己手机是侵犯个人隐私,而家长去窥探孩子隐私的时候可能想的是,孩子还没有长大,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自己孩子好,以免让孩子走不正确的路。但是这种做法真的是正确的吗?从法律角度看,家长偷看手机是否属于侵犯个人隐私呢?我们再去听听律师的说法。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王明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孩子虽然是未成年人,但其作为自然人,是享有民事权益,包括隐私权的。所以,孩子的隐私权也不能随意被侵犯。但监护人如果合理地行使监护职责是可以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当中对于孩子的隐私权的保护明确而具体:无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可代未成年人开拆、查阅+所以,法律是准许未成年人的父母,在特定条件下查阅无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手机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查阅”并不等同于“偷看”。

家长可以在适当情况下查看未成年人手机,那为何孩子们还会如此抵触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孩子在四岁左右,他的自我意识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阶段,到4岁之前呢,可能你成人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了,但是到4岁以后呢+他就逐渐增长自己的隐私的空间,就希望自己的信息不被别人知道,十二三岁以后,那么他的隐私就越来越多了,他希望自己有一个独立的空间,希望自己有一个可以上锁的柜子,希望有自己的手机。

专家表示,手机既给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麻烦,要避免手机出现“超龄APP"等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行。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平台要负责任,如果是你这个平台全部一些对未成年人不适合的内容,应该要担责任的。

【新闻观察:尊重孩子隐私 是亲子关系的加分项】

孩子们有隐私了,其实是一种成长的标志,聪明的家长懂得小心翼翼呵护,反之,也有些家长出于“爱的控制欲”,冒险捅破那层窗户纸,结果却是两败俱伤。身为家长,该如何处理孩子的隐私,维护好亲子关系?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但父母与孩子的相处,除了爱还需要理智。比如在保护孩子的隐私权问题上,父母需要拿捏好爱的火候与管的分寸。因为,此时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与性格塑造的关键期,给孩子相对独立的成长空间和必要的尊重,对他们未来的成长有很大的益处。

事实证明,大部分孩子的隐私都是成长中的小事,对他们的影响并不严重。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敏感期,把隐私看得比天大。如果家长总是以强硬介入的方式去教育,这只会使孩子开始跟家长对着干,将会使亲子关系越来越差。

父母与孩子的相伴,是一场放手的旅程。既然不能时时刻刻监督在身边,那就学会给孩子提要求立规矩,让孩子能尽早明是非辨真伪,懂得选择正确的道路,并为自己的行为去担当。貌似这是一个拉开距离的过程,但就像放风筝一样,把风筝捧在手里,终究飞不上天,只有系好了风筝线,迎风放手,风筝飞得再远,线依然在父母的手上。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