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党建引领夯实治理基础!《法治日报》头版刊发厦门市域社会治理经验
4月30日
《法治日报》头版发文点赞了
厦门市域社会治理经验~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开展以来,福建省厦门市对标“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定位,坚持把政治引领放在市域社会治理首要位置,不断深化和拓展政治引领市域社会治理厦门实践。
01
锚定市域社会治理“航向标”
试点开展以来,厦门市快速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争创示范市领导小组,下设“一办十组”,制定“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行动计划,出台市域社会治理实施意见,融入“十四五”规划大局,专题开展《厦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战略研究(2020-2035)》,提出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试点中当示范的更高目标。
实践中,厦门市探索推广夯实基层党组织的“近邻”党建模式,把党支部建在小区、网格,建立“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全市组建1447个小区党支部,村居主干全部实现“一肩挑”,把基层社会治理力量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同时在全国首创利用大数据开展“平安星级小区”认定,动员全市1.5万余名政法干警和法治工作者到所居住小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小区高空抛物、婚姻家庭、物业纠纷同比分别下降83%、21.6%、9.3%,群众居住安全不断提升。
02
筑牢市域社会治理“压舱石”
精准划分全市4509个网格,将大型工厂企业、旅游景点、商业综合体等全部纳入网格管理;针对网格员队伍率先出台职业化体系制度文件,建立“4岗18级”等级序列,激发队伍活力……在厦门,“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网格化“平急结合”等机制经历了实战之后,愈加周密完善。
“网格治理促精细”正是厦门市坚持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不断夯实市域治理基础和平安根基的一个缩影。
试点开展以来,厦门市深入践行“主动创稳”理念,推进情报信息主动感知、矛盾纠纷主动化解、涉稳问题主动攻坚,刚性前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程序,全国首创“公证+”多元调解衔接联动机制,构建区、街(镇)、社区、小区四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圆满完成一系列安保维稳重大政治任务,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深入开展家安、路安、食安、业安、心安“五安”平安系列工程创建,开展两轮道路交通亡人事故专项整治,5年减亡近500人。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项行动,创新开展校园“微治理”,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反诈精准宣防“厦门经验”被公安部向全国推广,2021年群众安全感达99.35%。
03
画好市域社会治理“同心圆”
近年来,围绕共建共治共享,厦门市委出台宽容改革失误、鼓励担当作为工作意见,鼓励党员干部在市域社会治理领域大胆改革,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市党政企事业机关党员100%进社区、下网格,引领身边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在加强基层群众民主治理方面,厦门市广泛搭建“高山议理堂”“邻里好厝边”等群众自治组织,开展协商自治。推动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结对共建,举办“社区邻里节”等近邻育德文化活动,鼓励居民开展社区书屋、小区绿地认捐认养等共建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主人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