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恶意差评可能涉及多项罪名

厦视直播室 2022-04-08 20:41:01

2022-04-08 20:41:01

现在我们常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在网上开网店做生意更是如此。店主不仅要把服务和产品做好,还要把名声打好,才能提高整个店铺的销量。也因此,很多网店商家都十分看重自己店铺的好评率。近日,一些网络商家向厦门集美警方报警,自己店里原来好评不断的商品,突然接连收到差评。他们怀疑自己的网店遇上了恶意差评的“网络水军”,这究竟是产品质量出了问题,还是有人恶意“攻击”呢?一起开启今天的话题。

今年3月初,集美警方接到一些网络商家报警,都是反映网店在短时间内收到不少差评。奇怪的是,被差评的这些商品原来都是好评不断。商家自查了商品质量,没有发现问题。商家还反映,有些差评的内容根本不属实,更像是胡编乱造的。他们怀疑,网店可能遭到了恶意“攻击”。

根据商家提供的线索,民警立即开展调查,初步锁定一个有组织的“网络水军”犯罪团伙,基本摸清了团伙的人员结构和作案方式。

集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 陈炜斌:(有)五六个人,为主的一个就是成立这个工作室的,他就招了几个老乡朋友,还雇佣了一个专门的买家,下完单把货退回去,随便捏造一个理由不要,退回去。

近日,警方在厦门、莆田两地同步展开抓捕行动,抓获了包含团伙组建人钟某、“网络打手”林某在内的6名犯罪嫌疑人,查获600多个涉案账号。据钟某交代,他以科技公司的名号“包装”犯罪团伙,实际上是纠集同伙在网络上发广告,招揽一些想要打击对手的网络商家,再由“网络打手”林某到客户指定的网店购物,无故退货后再“恶意差评”损害网店声誉,有些网店因差评太多,被降低星级而无法正常经营。每个差评的收费标准是根据商品的单价上下浮动,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集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 陈炜斌:他们是按商品的价格,比如这个商品的价格是二十或三十美元,他们可能就收200元钱这样子,比如说(商品价格)在另一个区间,他们就收300元这样子。

经查,近一年来,这伙“网络水军”在各电商平台上给近70家网店写了600多条的恶意差评,涉案金额达50余万元。目前,6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警方还在进一步追查雇佣钟某团伙开展恶意竞争的网络商家。

新闻观察1:恶意差评可能涉及多项罪名

今天的新闻观察,我们邀请了本台新闻观察员郎立斐。

恶意差评,这可能是网络商家最担心的遭遇,一些商家会选择忍气吞声,也有一些会花钱免灾,因此才会出现我们新闻中说的,近一年的时间,这个犯罪团伙涉案金额高达50万元,如何才能有效遏制这种行为?

1.网络购物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通过其他人的评价进行货比三家,因此多数商家对评论很在意,因此就有人发现了这个商机,利用商家害怕差评的心理进行敲诈,而且这种行为还不是个别现象。可能一些专门干这种勾当的人觉得,每个商家敲诈几百上千元,一般商家不会报警,即使报警,侦查起来也比较困难。这次集美警方的案子,是因为警方查明这个犯罪团伙,这才让犯罪分子落网。

这种行为涉嫌违犯的法律:敲诈勒索罪,最高可判10年。破坏生产经营罪,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侵害名誉权和不正当竞争。除了刑事,还可能面临民事索赔。

作为商家,发现恶意差评,及时报警,还可以提起民事诉讼。公安机关应该及时介入。

明码标价的网络评价灰色产业:一条好评60元 删除差评888元

互联网作为新兴的事物,在为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好处的同时,一些网络信息泄露、网络暴力、刷单、恶意差评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同时,随着商家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不少商家还起了歪心思,通过某种手段“控制”门店在平台上的好评率和评分。比如我们栏目多次关注到的刷单行为,就是通过雇佣网络水军制造虚假成交、填写虚假好评,提升网店排名和销量。还有一些所谓的“达人分享”、“种草笔记”等等。这些虚假宣传,和网络评价造假,都滋生出一条灰色的产业链。

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出门探店前一般都习惯性参考平台上的评分、评论等。为增加好评率,一些想走捷径的商家选择砸钱做“宣传”,找“专职人员”在平台上为门店或商品提供好评。偶尔出现消费者真实的差评后,这些商家还会威逼利诱消费者,让其删除差评并承诺给予一定的报酬。当走捷径的商家越来越多后,高度内卷以及跟风便使得业内滋生出一条灰色产业链。

近期,新华社记者就卧底一家机构了解到,好评一条需要支付60元,访客量、收藏量一元一个。除此之外,这些“专职机构”还会为商家提供差评删除服务,而且付费删差评还有套餐。一般情况下,商家购买888元的套餐,机构可以帮助删除15条差评,平均计算下来跟好评的单价相差不多。更令人惊讶的是,想走捷径的并非只有商家和“专职机构”,还有某些点评类平台。这些平台为了流量,也会参与到商家和机构的灰色交易中。一来,平台可以从商家和机构处,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来利益;二来,平台也可以利用商家想要获得更多客户的迫切需求,借助商家和机构之间的好评、差评交易引入更多的流量。有了平台协助“作弊”,相关交易自然能够顺利进行。而消费者,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三方割了韭菜。

新闻观察2:虚假好评也需要综合治理

刚才我们说了恶意差评,那这种虚假进行的好评,又如何进行识别和治理呢?

虚假好评是侵害消费者的权益,当然也侵害其他同类商家的权益,所以《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和互联网信息管理方面的法规。但是虚假好评查处起来更难,一般消费者不会举报,相关商家估计也很难有证据。如果找专门的人员和机构“控评”,可能还相对容易,一些商家的神操作,比如威胁利诱等,就更难查处。但是难也要找到治理办法。

我们在网上购物,希望有个公平的环境,这需要相关部门更警觉更认真。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