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垃圾分类迈进“3.0”阶段:靶向发力 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厦门日报 2022-03-01 09:02:44

2022-03-01 09:02:44

【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升级】

1.0版 抓全覆盖全普及

2.0版 抓标准化管理

3.0版 推进减量化资源化

垃圾日产量增长率下降至3%以下,人均垃圾日产量下降至0.95千克;日收集800余吨厨余垃圾、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超住建部35%的要求……自2017年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厦门交出的“成绩单”亮点纷呈。

在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指导下,各部门紧紧围绕《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在办公、餐饮、农业等方面靶向发力,实现了我市垃圾分类工作从1.0版抓全覆盖全普及、2.0版抓标准化管理,迈入3.0版推进减量化、资源化阶段。

无纸化办公 环境减负效率提升

打开公文交换系统,登录个人账号,点击“会议通知单”,完成开会日期、紧急程度、收件单位等内容填写,即可发送会议通知,总流程仅需2分钟。“公文交换系统的应用,免去了各类纸张文件传输办理的繁琐流程,既减少纸张的使用量,又提升了日常公文、行政业务整体办理效率,可谓一举两得。”据市信息中心副主任吴迎新介绍,“无纸化办公”在垃圾分类减量化方面效果显著,在市级公文交换系统中,现有注册单位超700家,系统月均公文交换发送量2.4万件,公文交换接收量8.5万件,会议通知接收量1.2万件。假设一份文件一张A4纸,一个月无纸化办公,能减少砍伐近46棵20年树龄的树。

信息云端传输,线上高效办理,“无纸化办公”的广泛实施,也为群众各类政务活动带来了便利。“市电子证照共享库管理平台已具备电子证照生成与共享等功能,可为电子证照接入单位提供证照查询、验证等技术支撑。也就是说,通过该平台,群众办理证照基本可以‘一趟不用跑’或‘最多跑一趟’。”吴迎新说。

目前,市电子证照共享库管理平台已和市直41家单位、各区审批平台、市电子证照库共享应用完成对接,涵盖医疗卫生、交通出行、文化教育等20大类服务领域,实现多类事项全程网上办理。数据显示,2021年平台月均共享电子证照达6.5万次,即每月可减少复印约6.5万份纸质证照。通过信息化支撑“数据替人跑腿”,实现群众在政务活动中,反复提交纸质材料的情况减少,真正实现了为群众办事“减负”、为环境减负。

“净菜、光盘”为餐厨垃圾减量

在市行政服务中心食堂后厨,一棵芹菜可以“分饰”多道菜肴的主角——菜叶做成芹菜蛋羹,菜根还可以搭配炒肉、凉拌小菜。“‘粗菜细作、细菜精做、一菜多做’是我们的烹饪标准,通过合理搭配、科学烹饪,菜品边角料整体利用率提高。菜品物尽其用,从根源上降低了食堂餐厨垃圾产量。”市直机关食堂总经理张伟中说。

此外,后厨内常见的捆扎绳、塑料袋等菜品包装现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筐筐统一采购的净菜。菜品实现“松绑”大大降低了厨房塑料垃圾产生量,同时也为日常菜品采购节约了成本。

垃圾分类减量化工作在食堂餐厅内也得到了延续:食堂电子屏上,相关宣传标语滚动播放;在餐厅入口、取餐区、就餐区,“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主题海报格外醒目;文明督导员现场督导,“光盘行动”蔚然成风。

“麻烦给我打半份就好,太多我吃不完。”得益于适度取餐制度实行,“依量取餐”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取餐窗口可以根据食客需求个性化供给、按量计价。据统计,我市机关食堂2021年餐厨垃圾为349637千克,较2020年减量7.36%。

市直机关“减量化”上的表率,同样体现在细节中。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走廊内,厨余垃圾桶、其他垃圾桶中还分别放置一个稍小的塑料桶和硬质垃圾袋。“桶中有袋、袋中要有桶。每次清理垃圾时,只需把稍小的垃圾桶和垃圾袋擦拭干净,又可重复使用,而稍大的垃圾袋只需一周更换一次,这样一来,每周可以节省115个垃圾袋,垃圾袋的用量每日节约47%。”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二级调研员呙拥军说。

农业垃圾变废为宝再利用

3吨秸秆换1吨有机肥,这看似“赔本买卖”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却为面前埔村带来了很大的效益。

在庄家宝蔬菜专业合作社,大棚内近150吨秸秆(果皮、菜叶)已完成堆集,静待转变,“再过一个多星期,这些有机肥就可以投入使用了。”据合作社负责人郭防介绍,面前埔村现有耕地1200亩,每年产生秸秆(果皮、菜叶)约1500吨,通过对秸秆的综合利用,可生产有机肥500吨,年均节约购买有机肥费用近35万元。

“随着秸秆综合利用模式逐步推广,农村、农田环境有了明显提升。”郭防说,现如今,庄家宝蔬菜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秸秆与有机肥“明码标价”置换(每吨秸秆兑换400-500斤有机肥),有效控制了农作期间化肥的使用量。从前人人嫌弃的秸秆、果皮菜叶现在成了不少农户争相回收的对象,果皮菜叶村道上堆集的情况减少,农村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与庄家宝蔬菜专业合作社“以物换物”回收模式不同,集美区捷圣生态农业种植园基地采用了“自给自足”的方式,使农业垃圾变废为宝。将红糖、果皮菜叶、水按1:3:10的比例装进密封容器内发酵,定时打开瓶盖放气并搅拌,等待1至3个月,即可得到环保酵素。做法简单,用途却很广泛:过滤后的酵素水可以兑洗洁精、洗发水等清洁用品,滤出的酵素残渣还可以制成肥料、农药,施用在田间地头。农业垃圾就地处理,不仅减少垃圾产生量,也有助于有机生态农业发展,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星级酒店不主动提供“六小件”

牙刷、梳子、指甲锉、丝瓜络、剃须刀、鞋擦……这些以往会主动提供的一次性用品,如今在厦门的酒店房间内越来越少了。2021年,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关于星级饭店不主动提供客房一次性用品”的通知,要求全市星级饭店不主动提供,并不在客房内摆放“六小件”一次性用品。

在厦门源昌凯宾斯基大酒店的客房内,记者看到,洗漱区域并未摆放一次性牙刷、梳子、剃须刀等“六小件”,在酒店前台,也摆放了宣传标识牌,引导客人不主动使用一次性用品。“2021年4月起,我们便不再在客房内主动摆放‘六小件’,如有客人确需使用,我们再按需提供。”酒店市场传讯总监卜志芳说,接到市文旅局通知后,酒店积极配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相关政策,引导消费者养成健康消费、绿色消费、循环消费的好习惯,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取得实效。卜志芳介绍,厦门源昌凯宾斯基大酒店共有460套客房,以70%入住率来算,取消主动提供“六小件”后的1个月里,大约为酒店节约了10%左右的成本,产生的垃圾也显著减少。

不少酒店也主动作为,积极倡导消费者不使用一次性洗漱用品。海悦山庄酒店工作人员陈小姐告诉记者,他们在客人预订房间后,会在预订短信中特别提醒,根据政府相关规定,全厦门市星级酒店不主动提供且不在客房内摆放一次性用品,相关物品请顾客自备。据了解,自2021年上半年起,海悦山庄酒店也不再在客房内主动提供“六小件”。

螃蟹“松绑”一年垃圾减量约600吨

如今,市场上“五花大绑”的螃蟹越来越少,不少海鲜都“轻装”上阵,放在“诚信筐”里“裸称”销售。据了解,为了推动垃圾分类减量化工作的开展,相关部门在农贸市场、商超等开展水产品称重专项整治工作,对群众关注的痛点、热点问题,如螃蟹绑大绳,使用不合格塑料购物袋等,进行全面整治。

早上7点半,金尚菜市场的市场管理人员已经开始巡场检查。水产品销售摊位的一名经营者告诉记者,在严格管理下,多数商家都能自觉遵守规定。“按规定,螃蟹绑绳的重量一般不超过自重的5%。”这名经营者介绍,海鲜进货时,不少商家会特意拆掉原有的粗大绑绳,用自备的细轻绳子重新捆绑处理,“这样就不会超标了”。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平均每日的螃蟹批发销售量约为11吨,开展专项整治前,螃蟹捆扎绳的重量至少占螃蟹净重的20%,专项整治规范后,捆扎绳重量严格控制在螃蟹净重的5%——根据夏商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的交易数据显示,仅螃蟹捆扎绳一项,预计全市每日垃圾减量达1.65吨,一年减量约600吨,为我市垃圾源头减量工作做出新贡献。

市市场监管局市场合同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李生林告诉记者,2019年起,市市场监管局结合业务开展做好垃圾减量工作,不仅开展水产品称重专项整治工作,还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活禽集中屠宰与白条上市,将活禽集中屠宰产生的内脏等垃圾进行集中的资源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同时结合农贸市场改造,对市场内的垃圾设施进行精细布设,推进农贸市场垃圾分类工作更好地落实。

【数据】

●实行垃圾分类后,垃圾焚烧发电量提高30%以上;

●垃圾日产量增长率由12%下降至3%以下;

●人均垃圾日产量由分类前1.3千克下降到约0.95千克;

●日收集厨余垃圾800余吨、日处理餐厨垃圾约500吨,全部得到资源化处理;

●新增餐厨垃圾日处理量为国家第五批试点工作要求的2.6倍;

●两个垃圾焚烧发电厂被评为行业最高标准——“AAA”,日产4000余吨其他垃圾全部焚烧处理,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年产有害垃圾约200吨,全部进入工业危废中心进行专业化处理;

●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超过住建部35%的要求。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