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慢是节奏 慢就业不是懒就业

厦视直播室 2022-01-18 21:08:05

2022-01-18 21:08:05

就业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民生之一,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则是重中之重。近期,毕业生就业动向是舆论焦点,临近农历年尾,秋招结束了,然而很多应届生的工作还没有着落。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今年将步入职场的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长了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另外因疫情影响,最近两年海归留学生也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那么,站在毕业的十字路口,毕业生们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前程无忧最新发布的《2022高校毕业生秋招行情》显示,43%的雇主对2022届毕业生招聘量达到了三年来的最大值,然而面对需求热度,毕业生们却更热衷于读研或者考公。

集美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 廖汝祥 近几年来学生慢就业现象比较突出,占毕业生一定的比例,有的学生他的就业期望值比较高,他在毕业前到毕业后的一段时间他没有找到跟自己的就业期望值相匹配的的单位。这里面慢就业的现象也会有各种类型,因为升学考研,(或者)比如说要参加公务员,教师事业单位等招考。

数据显示,就在上个月底结束的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达到了457万,比2021年增加80多万人,增速超过20%,再创历史新高,也就是说超过4成的毕业生选择了考研。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学生表示当下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本科生学历在职场中竞争力不够,因此想提高学历。

学生:因为现在这个局势下,普通本科毕业生出来工作就业竞争力没那么大,相对来说就业环境也不怎么好,大家都会想着说。通过提高学历来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学生:现在考研是一个热潮,身边的人都是研究生,你还是本科学历,会有一定的落差,别人考了我也要考。

除了考研,进体制也成为普遍趋势。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也首次突破202万,创下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新高,较之去年同期多出51.4万人,增幅达34%。一方面是不少学生因为就业难而选择慢就业,一方面则是企业抱怨找人难。在青年就业市场上,一直就有“就业难”和“招人难”共存的现象。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其根源是高校的专业培养和市场需求未能充分适配。就业市场瞬息万变,而高校的专业培养往往需要较长时间,二者存在时间错位。疫情把大学生就业问题以更紧迫的形式展现了出来,于高校而言,这恰恰也是改变升级的契机。而我市也针对部分慢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出台了不少政策,促进其就业。

厦门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处处长 欧阳昌向:我们对不就业的这些学生,难就业的学生,我们提供实名制的服务,一对一进行帮助,我们就业红娘会上门去动员,去帮助这些不就业的学生早日实现就业。

【新闻观察:慢是节奏 慢就业不是懒就业】

当大家都在关心“大学生就业哪家强”的时候,却出现了“慢就业”的现象,如何看待这一选择,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光明日报评论称,慢就业归根结底需要父母的资助来兜底,大学生如果长期以慢就业为理由不就业,就有可能沦为“啃老族”。澎湃新闻的观点是,慢就业现象一定程度上也说明,过分追求“毕业之后必须就业”的考核导向已经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下面来听听本台新闻观察员的观点,今天我们邀请到的是本台新闻观察员邵琦。

慢就业到底值不值得提倡?

慢就业其实不怕,慢就业他只是慢,但他还是会就业。国外的年轻人喜欢安排GAP YEAR空白年去旅行去支教,这也是慢就业,可以更从容地做人生规划职业规划,一定程度上这是求职观念成熟的表现。本质上也是现在的毕业生拖得起,很多家庭不再靠子女养家糊口了,可以有宽松的条件让年轻人选择就业的节奏。

但是慢就业不能变成懒就业。进入职场最大的改变就是从学校人变成社会人,很多人头几年会有转换跑道的不适应,这很正常,但是慢就业也会造成一种从众心理,大家都去考研考公了,那我这份工作太累了,我是不是也可以去学校再缓冲两年,说不定出来有更好的选择。这个时候慢就业就成了一部分年轻人不愿吃苦、拒绝低薪的借口。还有一个需要警惕的是,慢就业容易造成期望值失控,有的年轻人拼了名校研究生后,就会觉得我含金量提高了,我理应有更好的去处,期待值更高,反而就业上高不成低不就,落差更大。

所以慢就业不能为了慢而慢,而是要有慢的意义。很多人考研是为了迎合单位、社会的唯学历论,并不是真的对职业有所规划,就业的本质还是要看清自己的能力、优势。最近北京有个90后年轻人很红,叫尼莫,日本留学回来的海归去当住家保姆,一年二十几万,做住家保姆就是她的理性选择。她会日语,会钢琴,喜欢整理,但是不太擅长人际关系,保姆跟小孩子打交道,职场环境相对简单,怕通勤时间太久,住家之后走出卧室的门就可以工作,她定位清楚之后,即使是做住家保姆也是一流的。我们清楚认知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