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盲盒经济 不是“盲目”生意
活体盲盒、天价盲盒……深受年轻消费群体欢迎的盲盒最近成为焦点。继“中消协评肯德基盲盒”、“中消协点名肯德基泡泡玛特”登上热搜后,昨天,上海发布的盲盒新规再登热搜。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是全国省级层面推出的首份盲盒经营相关指引。为盲盒经营划出了“红线”:提出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单个盲盒售价一般不超过200元,不得销售活体盲盒等。新规出台后,能否让疯狂的盲盒消费就此刹车?我们一起来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此前发布的《2021中国潮流玩具市场发展报告》显示,以盲盒为代表的潮流玩具正成为新一代年轻人休闲、交流的重要载体,预计2022年潮流玩具市场规模将达478亿元。 盲盒经济越来越火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乱象。
针对盲盒乱象,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明确了盲盒的适用范围:指出,盲盒经营活动是指经营者在事先不告知商品具体型号、款式或服务内容、提供方式的情况下,以消费者随机抽取的方式销售特定范围内商品的经营模式,包括互联网、实体店、自动贩卖机等销售形式。
《指引》为盲盒经营划出了“红线”:提出盲盒经营活动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经营范围一般在生活消费、文艺娱乐等领域内。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止销售、流通的商品,不得以盲盒形式进行销售。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活体动物盲盒等奇葩盲盒现象,《指引》明确规定,活体动物、易燃易爆物品、药品等对销售资质、存储运输、使用条件等方面有严格要求的商品,不得以盲盒形式进行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指引》规范了盲盒的价格体系:提出,盲盒内商品实际价值应与其售卖价格基本相当,单个盲盒的售价一般不超过200元,不得以盲盒形式抬高普通商品价格。并明确了盲盒的抽取规则。根据《指引》,盲盒经营者应公示商品种类、抽盒规则、商品投放数量、隐藏款抽取概率等信息,充分告知消费者,并保留完整的概率设定、抽取结果、发放情况记录以备查。
盲盒经济近年来走红,其本质是抓住了年轻消费者的“成瘾心理”,消费者通过对某个喜爱的IP进行收集购买,获得精神满足。品牌不停推出新品,或者减少一些隐藏款抽中的概率,诱导消费者重复购买,这导致了“非理性”的购买行为。为此,《指引》鼓励设定保底机制,鼓励盲盒经营者公示标准,当同一消费者在抽取同一系列盲盒商品支付达到金额或者抽取达到一定次数时,提供合理的途径使其可以获得隐藏款商品或者整套系列商品。同时,为了规范营销炒作行为,要求盲盒经营者不得开展涉金融类营销,不得有介入二级市场的做市行为,不得开展天价炒作、过度营销、饥饿营销。
《指引》还提出了未成年人保护机制。要求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通过线上线下等不同方式确认监护人同意。
上海出台盲盒新规后,作为盲盒经营的行业头部企业,泡泡玛特相关负责人随即回应:泡泡玛特一贯支持政府为规范市场出台的相关政策。下一步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根据《指引》的精神逐步探索可执行落地的具体方案。业内人士则表示,虽然在众人眼中,泡泡玛特以盲盒发家,但在风口浪尖上的泡泡玛特,其实急于撕掉身上的“盲盒”标签。此前,泡泡玛特创始人就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泡泡玛特不是一家盲盒公司,而是一家基于IP的潮玩公司。而针对上海率先推出盲盒新规,业内人士也表示,建议在全国范围推广,进一步刹住盲盒乱象之风。
【新闻观察:盲盒经济 不是“盲目”生意】
接下来是新闻观察环节。今天来到演播室的是观察员肖鑫。肖鑫,你好。近一两年,盲盒经济可以说非常的火热,曾经一度达到“万物皆可盲盒”的地步。而此次,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这份《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你认为将会给盲盒经济的发展带来哪些改变?和我们来分享一下你的观察。
当前,购买盲盒成为不少年轻人,甚至未成年人纾解压力、愉悦心情的一种消费方式。这两年盲盒消费带动产业链快速发展,不论是什么企业,仿佛都要蹭一下盲盒的热度,一度出现“万物皆可盲盒”。而以泡泡玛特为代表的一些盲盒品牌,更是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而包括我在内,身边的很多朋友也都时不时会参与盲盒消费。
拆盲盒为什么吸引人?在我看来,购买盲盒的兴奋点就在于不确定性、刺激感以及收集的乐趣。不过,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说,抽盲盒失望总是大于惊喜。要不就是抽到的物品质量差强人意,要不就是怎么都抽不到想要的,还非常容易导致消费缺乏节制。比如,在前段时间肯德基和泡泡玛特合作的营销活动中,就有消费者花费上万元,购买上百份套餐,就是为了获得隐藏款的玩偶。之后,经过监管部门的调查,才发现,这其中,所谓隐藏款出现的概率是1:72,抽中的概率可以说非常低。而像这样的“饥饿营销”的手段,非常容易导致消费者冲动消费,造成无谓的盲目浪费。
而此次上海出台的这份《指引》,可以说是给盲盒经济画了一道红线。比如,活体不能再以盲盒的形式销售;单个盲盒的价格不能超过200元;商家不能向8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这些条文有很强的针对性,更好地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而要求盲盒经营者公示商品投放数量、隐藏款抽取概率等信息。我觉得有利于建立更透明的消费环境,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当然,目前上海的《指引》只是一种行业指引,它并没有强制性的法律效力,但从无到有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我期待更多地区,甚至是国家层面出台更多这样的指引。一方面,对于监管执法部门的执法,以及处理类似的消费纠纷,可以提供有效的参照。另一方面,它也会倒逼商家规范营销和售卖行为,不至于利用盲盒的信息不对称收割消费者。
抛开盲盒经济的弊端,它确实给不少商家带来了客观的收入。接下来,如何让盲盒经济在正轨上更好地发展,你觉得在哪些方面需要特别关注。
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盲盒经济的一些乱象,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市场监管滞后于行业发展的结果。虽叫盲盒,但监管不能“盲”。杜绝盲盒违法现象,需要工商、工信、交通、邮政等多部门联手加强对整个产业链的监管,明确盲盒“可盲”的范围和边界,强化对盲盒市场的监管与规范。
对于商家来说,想要良性发展,应将更多的“聪明才智”聚焦于产品本身,集中在提升质量、保证安全、提升服务品质的“主业”上来。
而对于参与其中的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理性。购买盲盒虽然刺激有趣,但它只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消费者还是要审慎看待自身消费需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量力而行、理性消费。只有这样,盲盒经济才能更好地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