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打破“唯分数论” 助力孩子全面发展
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发布
如果问您:什么是好高中?衡量一所高中好不好的标准是什么?可能,很多家长都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能让孩子考上一所好大学的高中,就是好高中”。但,对于一所高中的评价标准真的就如此狭隘单一吗?如何科学、全面、客观地衡量一所高中的办学质量呢?昨天(10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扭转了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5个方面明确了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今后,高中办学好不好,可能要从《指南》中来寻找答案了。
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教育部表示,目前,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在评价导向上,存在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办学质量的倾向;评价内容上,存在重知识灌输、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在评价方式上,存在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的问题,迫切需要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因此,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成了当务之急。《指南》强调,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
升学率不与教师评先评优挂钩
《评价指南》提出,突出全面育人和教育教学实绩,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完善校内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坚持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将教师参与考试命题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等。普通高中要正确处理考试升学与发展素质教育的关系,将高考升学率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结果之一,不给年级、班级、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不公布、不宣传、不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严禁高三上学期结束前结课备考
评价内容聚焦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5个方面,共18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查要点。其中,课程教学包括落实课程方案、规范教学实施、优化教学方式等,为防止抢赶教学进度,《评价指南》要求各地普通高中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统筹制定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严禁高三上学期结束前结课备考。严禁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学校要指导学生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自身兴趣特长选择选考科目,不得违背学生个人志愿组织要求学生普遍选考特定科目,坚决避免功利化选科选考。
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学生发展则包括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劳动实践等5项关键指标。《评价指南》提出,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特别是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理化生实验等课程,有效开发和实施选修课程。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
学生需掌握多项运动和艺术技能
此外,还提出学生在校内每天锻炼至少1小时,体质健康监测达标,掌握1—3项体育运动技能,有效控制近视、肥胖。掌握1—2项艺术技能。
新闻观察1:打破“唯分数论” 助力孩子全面发展
今天来到演播室的观察员是熊伟,你觉得这份评价指南对高中的教育意味着什么?
我认为这次的评价指南,对高中来说是一次结构性的改变,力度很大。以往大家对高中的评价更多关注到的是升学率,升学率相对应的就是唯分数论。那么在高中的教育中文体、素质类教育就得为学科类的分数让路,这本身就有悖于课程的设置和我们最初的教育理念。现在这一份评价指南的出现,就是要从评价终端规范高中教育。之前的唯分数论是以高考为目标的,这对于所有学生来说,就是一刀切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每个人学习能力不同,擅长的领域不同。我们一直在说,教育要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特质去发展,如今新的评价指南就打破了唯分数了的一刀切,也就能够助力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质去多项、全面地发展。
福建“双减”方案出台 明年义务教育学生负担显著减轻
高中阶段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对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是具有重要引领和带动作用的。那说到义务教育阶段,日前,我们福建省对外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就是俗称的“双减”。《方案》指出,今年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实现:作业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等目标。一起来详细了解。
根据《方案》,福建省的“双减”工作将分“两步走”。在今年进一步推进各项“双减”任务的基础上,到明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学业负担显著减轻,校外培训真正成为有益补充。
在作业管理方面,要严控作业总量与时长。《方案》再次强调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和初中各年级每天书面作业要严格落实时长规定;科学合理控制休息日、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书面作业总量。在作业批改上,教师对学生书面作业应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到2023年,培育认定100所左右省级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校。课堂教学全面执行“零起点”教学,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要降低考试压力,压减考试次数,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不得面向小学各年级和初中非毕业年级组织区域性或跨校际的学科统考,质量监测抽取学生不得超过30%。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
《方案》指出,学校要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可开设不超过2课时的晚自习班;要探索将课后服务适当扩大到周末和国家法定节假日,学校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可实行“轮班”“弹性上下班”等制度。
另外,《方案》明确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逐步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还要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重新审核登记。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学科类培训时间不得与当地中小学校教学时间冲突,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00。
新闻观察2:出台细致规范 让各方不再摸着石头过河
这一次我省的双减实施方案和之前国家的双减意见有什么不同?
我省的双减实施方案就是对国家双减意见的具体落地措施。比如说国家的双减意见提到“初中可以在工作日开展晚自习”,我们福建的落地措施就规定晚自习时间不能超过2个课时。再比如说,我们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下课时间规定到了晚上8点半之前,这些都是具体执行层面的措施。这种细致化的规定也给基层管理单位一个明确的规范,这也让监管单位、机构、学校等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能做到什么程度,让各方不用再摸着石头过河。我们也希望接下来厦门能够出台更细致的方案,相关规范越细,灰色地带就越少,双减的效果就会越明显。
双减刚出来的时候受到了一些争议,一些家长还是有孩子的成绩焦虑,你觉得现在这种焦虑开始缓解了吗?你觉得接下来双减的这条路要怎么走?
我们刚才聊的高中评价变化,就能缓解部分家长的焦虑。之前大家在说高中、高考的“唯分数论”不改变,双减就很难彻底达到预期效果。现在我们看到这样的改变已经开始了,高中的评价体系开始改变了,这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目前我们从政策层面来看,只是要求机构、学校、老师要怎么做,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今天我去采访了一个中学的校长,校长告诉我说他们现在很想开设晚自习,但是开了晚自习就得保障孩子在校的晚餐,这一块如果食堂保障跟不上,那么就会影响到晚自习的开办。所以类似的配套保障如何去完善,是接下来相关的管理部门面临到的一个考题。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观念的转变。双减是一次教育的结构性改革,一条条的具体措施最终体现的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改变。如果学校、老师、家长还是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习惯来看待双减的话,那么就会有很长的阵痛期,双减效果也会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