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特区同行】殿前街道:打造“殿前样板” 书写幸福民生答卷

厦视新闻 2021-11-18 19:43:26

2021-11-18 19:43:26

  湖里区殿前街道,是厦门经济特区的“鹭岛门户”,也是许多老湖里人、特区建设者和台胞台商的家园。40年来,殿前街道与特区一起成长蜕变,打造了小区治理的“殿前样板”。18日的《与特区同行》,我们一起走进殿前街道,看看这些年来发生在这里的变化。

  上世纪90年代,殿前街道的高殿社区还相对贫瘠落后,很多居民回忆,当时几乎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随着特区建设序幕的拉开,高殿也开始了它的蜕变。坡面红瓦的屋顶,妆点着错落有致的村居;鸟语花香的公园,孩子们尽情奔跑玩耍……走进如今的高殿社区,鲜活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通过盘活集体发展用地,高殿社区积极建设、购置厂房楼宇,吸引了不少企业落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钱袋子”鼓起来了,社区也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新打造的党群服务站,为居民们提供了公共的议事活动空间;老旧危房和外立面改造,也不断刷新着社区生活的颜值。

  湖里区殿前街道高殿社区居民 曾秀珍:40年前的高殿是分田,要干农业的,一天就真的是割稻子、插秧。以前是好几个人住几十平方米,现在是盖楼,住得很舒畅,在高殿的生活,这40年我自己感受(幸福)都翻了100倍。

  湖里区殿前街道党工委委员 陈仁忠:秉承着“把居民当家人,把社区当家建”的工作理念,我们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一起谋划,让居民共享特区建设的成果。

  在殿前街道,不仅是党员挑起小区当家人的重任,也有不少台胞在社区里共同打造幸福生活。在兴隆社区,台胞简荣作正与业委会成员一起讨论大唐三期、五期小区的改造项目。地标性的钟塔年久失修、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要重新整合……这些居民们的烦心事,简荣作都放在心上,挨个探讨解决方案、帮忙改善。

  湖里区殿前街道兴隆社区居民、台胞 简荣作:我把这里当作我的家,我都请台胞好朋友一起来参与,很多,这里有好几个都跟我一起参与这边的志愿者的活动。

  如今,在兴隆社区居住着300多名台胞,台胞参与社区治理的身影随处可见,兴隆社区通过台胞调解工作室、两岸同胞家庭交流互动等方式,让工作生活在这里的台胞真正融入厦门,爱上厦门。

  湖里区殿前街道兴隆社区原党委书记 张丽华:让小区的居民跟台胞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从“陌邻”变成“友邻”。

  如今,殿前街道按照“一小区一策略一特色”,打造了一批典范小区。嘉福社区的盐业小区凝聚自管委员会、共建单位、社工机构等多元力量,共同商议、推进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北站社区的铁路家园小区,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和谐号”列车,大家在“乘务组”、“火车头”等不同岗位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建设小区大家庭;神山社区的神山三航小区以“三航精神”为魂,为第一代特区建设者更新家园。

  湖里区殿前街道神山社区居委会主任 张水波:我们2015年的时候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就是靠我们小区的党支部带领着小区的居民、志愿者进行维护保养,给居民提供一个美丽的安全的环境。

  如今,殿前街道全部31个小区都实现了典型点打造全覆盖,率先完成小区治理的三年行动目标,“殿前样板”正让越来越多殿前居民收获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

  湖里区殿前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唐达达: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初心使命,以“近邻”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努力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扎扎实实的生活场景。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