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建设“两高两化”城市(二):扮靓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
近年来,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持续当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奋力书写美丽中国的厦门篇章。2020年,厦门在全省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评价考核中排名第一,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满意率全省第一。11月1日,《牢记嘱托 建设“两高两化”城市》系列报道,我们来关注厦门如何打造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
东西溪是我市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达491平方公里,流经同安区八个镇街,也被同安居民亲切地称为母亲河。漫步溪边,映入眼帘的是水清岸绿、白鹭翩跹的怡人风景。然而,在昔日粗放发展模式下,东西溪一度水质不达标,自2017年3月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东西溪上下游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治理工作,不仅改善了溪水水质,修复了河滩、河岸,还建起了全长15.7公里的慢行系统,将沿岸的景点地标串联起来,为市民打造家门口的湿地公园。
同安区河长办负责人 李文选: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安全、生态为目标,贯彻全收集、全处理、全清淤、全生态修复、全补水“五全理念”,水质得到很大提升,水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过去五年,我市完成33个小流域治理为民办实事项目和395个入河排口整治,主要流域水质达标率多年保持100%,一系列举措为“高颜值”写下生动注脚。与此同时,一场高标准、高质量的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作也已全面铺开。在村庄,这项工作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在社区,“雨污分流、各行其道”实现正本清源,让生活在老旧小区的居民提升了生活品质。除了源头分流,末端市政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的提升更是守护好水环境的一道关键屏障。在高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现场,工人们正在抓紧进行通水调试,这座污水处理厂采用集约化半地上建设形式,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投产后将为岛内新增20万吨污水日处理能力。2019年起,我市围绕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目标,新建及改造市政污水管网370公里,污水处理厂通水10座,提标改造8座,将日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179万吨以上。
市市政园林局总工程师 王艳艳:我们通过对污水厂进行提标,提高到四类水的标准,然后去反补,补充我们的溪流,生态补水,让溪流不会断流,动起来,整个河流的生态恢复起来。
城市的高颜值,离不开居民群众的守护。自2017年我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垃圾分类早已成为市民生活的新时尚。在湖里殿前街道盐业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每位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都会手提一个专门盛放厨余垃圾的小绿桶,这个小桶里设有筛孔,能够实现干湿分离,居民们倒完上层的厨余垃圾后,便会到一旁清洗小桶,保持垃圾桶周边环境干净整洁。
湖里区殿前街道嘉福社区党总支书记 庄丽梅:我们发动党员到居民家中入户,针对我们居民提出来的各种问题难题,开展头脑风暴,根据居民的生活习惯,去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从高楼撤桶,到废旧玻璃、陶瓷单独收运,实行精细化垃圾分类,从施行《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到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如今,我市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90%以上,在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考评中,我市多个季度均排名第一。
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副主任 黄伟林:目前,我们厦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回收利用率达到37%以上。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完以后,尽量资源化利用。
五年来,厦门以最高规格、最大力度、最强举措,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创造了多个全国之最。生态文明指数、空气质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居全国前列,筼筜湖综合治理、生活垃圾分类等经验在全国推广,获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厦门正一步一个脚印,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石龙宇:上一次党代会以来,厦门市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治理能力建设和居民环保意识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体系,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的理念都已深入每位市民的心中。
记者 黄子铭: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在厦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将生态环境作为厦门城市建设管理的生命线,把宝贵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优势,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