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鼻喷新冠疫苗研发又有新进展

厦门日报 2021-09-29 08:59:11

2021-09-29 08:59:11

第一时间启动科研应急攻关铸造抗疫利器;积极应用疫情防控创新成果助力科技战疫;党员干部奋勇冲锋支援一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市科技局积极筹划、协调、发动、组织我市科技战线的广大科研工作者、科研机构、企业等,以专业的素养、无畏的勇气始终奋战在战疫第一线,用科技的力量筑牢安全防线。

科技支撑抗疫

聚焦五大方向启动应急攻关

全市无数白衣天使奋战在抗疫一线,守护民众生命与健康;而科技领域也在发挥硬核力量,为我市战胜疫情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坚强保障。

疫情发生后,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带队深入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夏宁邵教授团队共同研判疫情发展态势,推动鼻喷疫苗加快研发和应用,并就布局新一批应急攻关项目征求专家意见;同时,还到厦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调研,研究大数据中心在核酸检测查询、智能调度、数据比对、高并发处理系统等方面的需求,协助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东南分中心对接。

根据调研专家意见,市科技局科学研判疫情发展态势,聚焦大规模筛查及高并发处理系统、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设备与试剂、中医中药防治应用、新冠特效药研究等当前疫情防控急需的五大方向,迅速启动新一批应急科研攻关项目。此次应急攻关及时捕捉疫情防控焦点需求,采用“绿色通道”“简易立项”“事前资助”等方式推进,提高立项的科学性和精准性。9月18日,第一个应急攻关项目“新冠病毒自测技术的实效性研究”半天内就完成了综合分析评估,当晚,市科技局紧急召开视频办公会议,通过应急立项。今日,“新型冠状病毒特异T细胞快速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产业化”等8个应急攻关项目将获立项。

此次新冠疫情应急科技攻关项目共收到110多项申请。“科技应急攻关不但立足解决应急需求,还着眼于形成一批应急产品和技术,培育壮大未来应急产业。”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已立项的项目,将对其他项目继续跟踪调研,根据应急需求,及时遴选立项。

记者了解到,去年新冠疫情发生,市科技局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攻关项目,在新冠病毒检测、疫苗研发等方面成效显著,特别是带动了以新冠病毒检测为代表的体外诊断领域强势增长,产值从2019年的20多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近70亿元,截至今年8月底已突破200亿元。

可喜的是,近日,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夏宁邵教授团队研发的国产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研发取得新进展,即将进入III期临床阶段。夏宁邵教授团队研发的另一款重组蛋白新冠疫苗也完成了全部临床前研究,已申报临床试验。

市科技局社会处陈小农负责项目申报辅导。他说,“这次抗疫,全市相关企业一呼百应,说明我们平时的服务得到企业的认可,我们也要以更好的服务回报企业。”

应用创新成果

高新技术企业各显神通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市科技局积极鼓励和发动市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疫情防控创新成果的应用,通过各种途径支援全市抗疫,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抗击疫情的爱心队伍中。在组织企业科技抗疫的同时,市科技局还积极收集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企业的生产运营需求,深入了解其面临的困难,为企业复工复产解决问题。

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动承担了我市疫情防控任务,搭建方舱实验室,不仅承担着全员核酸检测任务,还承担着密接人群样本和可疑样本的检测复核任务,从物资调配、人员配备,再到核酸采集、检测、报告,艾德生物训练有素、高效专业的战疫先锋们,主动请战,迎难而上,齐心协力,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检测任务,快速完成数十万人份的核酸检测。

中秋节前夕,厦门迈达瑞科技有限公司得知莆田发生疫情连夜开会研究疫情的可能影响面,并着手准备生产原料,增加全自动设备扩产病毒采样试剂。全体员工夜以继日奋战十来天,向国药控股、第三方医学检验所、疾控中心等抗疫一线单位提供超过1000万人份的病毒采样试剂。

美亚柏科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势,助力福建省、厦门市、莆田市各级有关部门进行数据排查和新数据接入、人员流向及信息分析、涉疫人员筛查等疫情防控工作。

此外,博迪泰生物、美林美邦等体外诊断企业则暂停出口生产,将人力及产线全部投入病毒采样管的生产中,有效地保障了我市和我省核酸采样管的供应;宝太生物、安邦生物等企业积极响应应急攻关需求和防疫物资筹备需求;安普利生物60多台大型全自动核酸提纯及荧光PCR分析系统在厦门、泉州等地核酸检测中发挥作用。

同时,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捐款捐物献爱心。截至昨日下午,全市已有216家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参与抗疫,累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约2174万元。其中捐款高企69家,已累计捐款约1081万元;捐赠防疫物资高企78家,价值约1093万元,捐赠口罩约132万个(其中KN95口罩60万个)、防护面罩约17.2万个、防蓝光眼镜2500副、护目镜6.43万副、防护服4.27万套、消毒液4万多公斤、免洗消毒凝胶17000多瓶及食品等其他防疫用品;69家高企为疫情防控提供人力支援及其他保障服务。

勇当战疫先锋

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支援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市科技局迅速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紧急部署下沉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批就有86名党员和干部报名出征,10名党员干部首发同安一线,随后又有3支队伍前往海沧、集美、翔安等抗疫一线。9月22日,市科技局三位副局长曹伟民、黄颖、范者胜分别进驻同安五显镇、汀溪镇、大同街道,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在海沧区新阳街道远东之星隔离酒店,党旗高高飘扬。9月23日,市科技局系统驻远东之星隔离酒店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由市科技局系统7名党员干部组成的综合协调组负责酒店隔离点的建设运营工作。

“我们虽然是临时党支部,但党心不临时、作用不临时、责任不临时。”临时党支部书记骆磊说。支部成立后,立即召开第一次支部扩大会,学习贯彻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发挥党员战斗堡垒作用,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查排安全隐患、创新管理手段,聚焦重点区域,狠抓关键环节,确保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安全,不断巩固和扩大抗疫战果。

9月16日午夜,厦门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组织全院党员干部报名支援抗疫一线。领导干部主动请缨、党员先锋勇挑重担、业务骨干带头先行、普通员工积极参与……一支抗疫志愿队火速集结而成。9月17日上午,4名员工奔赴同安一线疫情防控点维持核酸检测现场秩序、开展流调工作、落实社区闭环管理。“防护服脱下,一身衣服湿透。终于亲身体会到医务人员的辛苦!”信息研究院副院长彭顺昌在结束一整天的防疫工作后感慨道。截至昨日,信息研究院在编在岗的员工中已有85%下沉一线抗疫。

远东之星隔离酒店临时党支部的成立、信息研究院的迅速响应,仅是全市科技系统众多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战疫的缩影。据悉,市科技局系统全体210名在岗干部职工中,下沉村居一线参与抗疫的就有125人,占比达到了六成。其中福建亚热带植物研究所45名干部支援集美区;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信息研究院合计47人支援翔安区。同时,市科技局系统有80多位党员干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特写】

组建工作专班

为隔离酒店筑牢屏障

9月18日深夜,市科技局系统7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组建工作专班,入驻海沧新阳街道远东之星隔离酒店,全面负责隔离酒店疫情防控工作。

远东之星酒店于2006年建成,设施陈旧、缺少服务人员,仅有一部电梯,改造为隔离点的难度大。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他们迎难而上,争分夺秒投入工作,与区文旅局筹备组共同研究和实施改造方案、反复推演隔离场景和流程、多头行动开展人员业务培训……短时间内完成了隔离点前期建设。

随着隔离点运行步入正轨,一些高科技防疫产品也纷纷亮相酒店,应用在实际场景中。市科技局积极运用消杀技术应急攻关成果,组织消杀机器人、空气净化机器人深入隔离酒店、生产企业等现场提供应用服务:光莆电子的“安可消毒测温机器人”在现场巡回消杀、罗普特科技集团的监控系统管控着重点场所、医世家为工作人员量身配置的中药汤包以及高科技防疫物品助力防控……现场运用或展示了我市自主研发的科技抗疫检测产品、生物抗疫产品、辅助抗疫智能产品、辅助抗疫软件系统等4大类20种技术成果。

勇于奉献雷厉风行

精准助力疫情防控

“我是来解决问题的,有困难尽管开口。”作为同安五显镇下峰村挂钩市直领导,市科技局副局长曹伟民9月22日凌晨4点一接到动员令,迅速动身前往当地支援抗疫。

针对抗疫物资急缺的问题,曹伟民积极联系多家爱心民营企业捐赠,当晚,来自安邦(厦门)生物科技、京厦同安人爱心互助联盟、厦门立马耀网络科技等爱心企业、机构捐赠的抗疫物资便迅速到位。

作为一名拥有30年党龄的老党员,曹伟民说: “我们要像军人在战场一样,服从命令、吃苦耐劳、勇于奉献、雷厉风行!”作为下峰村疫情防控专班的总指挥,他迅速动员组织网格小组入户摸排现有人数并分发带编号的“核酸检测卡”,当天就将全村4000多人登记造册。同时,他还鼓励和发动年轻干部发挥聪明才干,利用博士选调生等智库力量迅速建立起人口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筛选未检测人员信息,以科技手段精准锁定,确保不漏检一个人。

坚守防疫卡口

带伤日行三万步

9月16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的陈斌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支援同安区抗疫,领导考虑到工作强度高、任务重,劝他留守,但他谢绝了领导的好意,坚持冲到一线去。于是,在同安洪塘镇三忠村的各个防疫卡口,总能看到一个有些腿脚不便的身影在忙碌。他就是陈斌。多年前,他因意外受重伤,至今腰腿部还有数个钢钉和螺丝。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他每天行走超过3万步。

自驻扎三忠村以来,陈斌每天早上五点左右就起床,或到核酸检测点进行现场布置,或者巡查各卡口落实防控要求的情况等。到了夜晚,他还积极参加三忠村网格化管理成员会议、疫情防控总结会等,经常要忙到12点才休息。“这是对意志和体力的双重磨砺,不过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陈斌说。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