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开学 看“双减”:面对“双减” 农村完小如何“应战”?

特区新闻广场 2021-08-28 22:08:26

2021-08-28 22:08:26

距离正式开学还有3天,这个新学期,除了要做好开学的常规准备,做好防疫工作,最特别的一点,是要做好准备,迎接“双减”。通常我们会更多的去思考城区学校和学生们面临的问题,但远一些的农村学校,农村孩子,同样也面临着变化下的种种挑战。今天的《迎开学 看“双减”》系列报道我们就去看看农村完小要如何迎接这个新学期。

记者 胡兰兰:驱车40多分钟,我们来到了今天要走访的这所学校珩厝小学,位于翔安区香山街道珩厝村,是一所地地道道的农村完小。据我们之前的了解啊,这个村的常住人口5000多人,村里的大部分孩子基本上都是在这所珩厝小学完成他们的小学阶段的教育,而这样的一所农村完小也是翔安区教育特点的一个缩影。

来到珩厝小学,我们见到了学校的负责人郭校长。

珩厝小学校长 郭增辉:现在有六个教学班,一个班40多个孩子,教师14个,其中4个专职,分别是音乐、美术、体育和英语,学生是由本地生源和一小部分外来务工子女。

郭校长说,“双减”意见出台当天,他的朋友圈就被刷屏了。不过,与城区家长们常态化的“鸡娃”模式,以及学生们满满的培训“档期”相比,农村完小的孩子们,并没有太多“内卷”的困扰。

珩厝小学校长 郭增辉:其实农村完小来讲,(参加校外培训的学生)是不多的,占比不会非常大,我们大概之前有统计一下,15%的量都没有,影响基本不大。

但这并不意味着像珩厝小学这样的农村完小就可以笑看“双减”政策。首先这轮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要提升和强化校内教育的质量,课堂上的“黄金”四十分钟,至关重要。而对于农村完小来说,教学质量,一直是一个痛点。

珩厝小学校长 郭增辉:开学前,我们会做一个培训,虽然(教师)人数少,但是我把各个年级的老师整合起来,比如语文形成教研共同体,或者数学小的教研团队,这样我们每周来教研,我们来研讨,如何把课堂质量提升,我们老师已经提前,至少备一周到两周的课程,也是让老师思考这个问题。

另外,与城区学校不同,课后延时服务对于农村完小而言,是个从零开始的新事物,老师和学生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郭校长说,目前摸排下来,学生们参与的意愿大概只有30%。而且用现有的教师资源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也存在一定难度。

珩厝小学校长 郭增辉:像我今年新学年的教师数只有14个,我在开展的过程中,即使我把音、体、美这些专职分出来,做课后延时的兴趣班,但是他毕竟只有一个人,所以接下来,会变成教师分配,教师数不够用,可能我把这个老师天天给他排兴趣班,他的压力负担也会非常大。

为了解决教师资源问题,郭校长和翔安区的其它农村完小决定在这个新学期开始探索一种“走教模式”,让教师资源流动起来,这当中,乡镇的中心小学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随后,我们来到了新店中心小学,在“走教模式”中,这所小学要扮演“小家长”的角色,统筹辖区10所农村完小的课后延时服务。

新店中心小学副校长 李志平:课后延时服务不应该是课堂的一种延续,而应该是一种改变,比如说我们中心有几个特别厉害的老师,他不会周一到周五都在这边,我可以周一周二在这边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我周三周四可以到附近,或者下面农村完小,有的学校的老师也可以流动,这样建构一种资源共享。

迎看学,看“双减”的第一站,我们选择了翔安,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不同类型的教育现状。教育话题,仿佛是一个万花筒,折射出社会不同层面,不同维度的看法和对策。距离开学还有3天,接下去我们将回到岛内,看看开学在即,家长们是更焦虑还是更期待?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