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厢玩单杠,放纵熊孩子是害不是爱

东方网 2021-08-22 09:29:23

2021-08-22 09:29:23

近日,辽宁沈阳一男孩在地铁车厢里玩起“单杠”。视频显示,男孩站在座椅上拉扶手,不停变换动作,一旁的家长却无动于衷。

4.jpg?x-oss-process=style/w10

资料图

地铁车厢是一个开放的、共享的、流动的公共空间,所有乘客建构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少数乘客的失范行为,难免会给其他乘客带来不便和困扰。不论是翘起二郎腿,还是进食,抑或手机外音“想唱就唱”,缺乏规则意识和公共精神,导致地铁车厢“一地鸡毛”。

“地铁车厢玩单杠”不仅增添了安全风险,也是一种不文明行为,理应得到纠偏。表面上看,一旁的家长忙着打电话,无暇顾及孩子;实际上,家长没有在失范行为与非失范行为之间建立清晰的界限,缺乏禁忌意识和文明自觉,导致她觉得“熊孩子”的调皮任性没什么大不了,进而采取了一种视若无睹的姿态,忽略和漠视“熊孩子”的失范行为。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今天,不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意义之网”;如果人人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自弹自唱,公共空间就会乱成一锅粥。无规矩不成方圆,公共空间的良性运行离不开共识性的规则。小孩子可以“熊”,家长们却不能装糊涂。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孩子的“无知无畏”,来源于“天真未凿”。父母们无条件地满足他们的诉求、无底线地放纵他们的欲望、无节制地宽容他们的过失,这表面上是爱孩子,实际上是害孩子。父母的言传身教犹如一个灯塔,标识、指引、照亮和温暖孩子们前进的道路。不幸的是,有些家长做不到这一点。

面对“地铁车厢玩单杠”,坐在一旁的家长完全可以借此契机,进行一场关于规则、边界与禁忌、底线的社会化启蒙。可惜的是,这位家长选择了无动于衷、放任自流,这种对失范行为的沉默,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纵容。

为了让孩子在酒店玩水故意堵住地漏也好,抢玩具家长扔孩子也罢,成年人不良示范的负面效应是长期的深远的。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化,遵守公序良俗、有规则意识和公共精神,是家庭教育和公民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对“熊孩子”的沉默放纵表面上是“爱孩子”,实际上却是“害孩子”。

在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当下,“孩子中心主义”让“00后”得到了万千宠爱,他们在家庭资源配置中享有优先地位,一些家长不仅将对孩子欲望的满足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手段,也习惯了以“孩子还小”“他还是个孩子”来宽宥和放纵孩子的过失;一些本应该孩子自力更生的事情,一些家长也热衷代劳。迷失和错乱的家庭教育,让今天的“熊孩子”可能沦为将来的“巨婴”。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