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屿中国鲎现状调查:两个多小时 调查人员发现5只中国鲎幼体
上个月,我们栏目报道了中国鲎在厦门的生存地面临破坏的事,当时的新闻中提到,除了集美区的一片栖息地之外,在我市的一座无人岛——鳄鱼屿上,也有中国鲎在生存,那里的中国鲎种群数量还有多少,生存环境如何?8月20日,我们的记者跟随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的研究人员,一起登岛进行了调查。
乘船从五缘湾出发,调查人员一行来到这座无人小岛——鳄鱼屿,还没有开发建设的鳄鱼屿没有码头,退潮时分,岛屿周围有一圈很大面积的滩涂裸露出来。按照中国鲎的生存规律,成年中国鲎在沙滩上产卵,孵化出来的幼体会在潮间带滩涂里生活长达十年左右,成年后再回到大海中。调查人员此次的目标,就是看这片滩涂上,有没有生活在潮间带的中国鲎幼体。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 翁朝红:这个产卵的窝比较难找,我们去找幼体,潮间带找幼体。(我听你刚才说,要打开一个计步的软件是吧?)对,我们要通过一个两步走的一个统计采样的方法,来统计这个幼体分布的量。
翁教授介绍,今年年初,中国鲎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随后他们也展开了福建省中国鲎生存情况的调查,并加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亚太鲎系统。每次他们采集数据之后,会上传至联盟,与世界上鲎的资料合并统计并联动保护。但想要在潮间带的滩涂里找到中国鲎,并没那么容易。与十年前相比,鳄鱼屿这个无人岛周围的滩涂,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 翁朝红:为什么我的样线会设在这里?就是因为我以前在这边看到很多幼体,这个潮滩以前比较像,但是后来前十来年围网,围起来以后,泥就淤积了。(那现在还能看到吗?)我们去找吧,这一块有水的,那边没水的就不用看了。
除了淤泥太多,改变了中国鲎的生存环境之外,鳄鱼屿潮滩上,还有很多生活垃圾,这些都是被潮水带到鳄鱼屿上的。在这样的环境下,还会有中国鲎吗?在有着浅浅水体的潮滩上,调查人员仔细寻找着中国鲎爬行留下的痕迹。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调查人员:它已经遁进去了,这可能是它早上留下来的痕迹。(挖到的可能性大吗?)不大。(为什么?)因为它(痕迹)不太明显了,就可能是比较早之前留下来的痕迹,而且沙滩颗粒比较硬。(哇!有有有!好小啊它!)能挖到就很不错了,它在这边。
我们遇到的第一只中国鲎幼体,背甲直径只有3.2厘米,年龄大概在4到5岁。调查人员据此判断,4到5年前,依然有中国鲎成体在鳄鱼屿上产卵繁衍,这是个好消息。之后,调查人员又陆续发现了几只中国鲎的幼体,平均背甲直径在2到3厘米,基本都是在这片潮滩上生活了5年内的。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个背甲直径达到10厘米左右的中国鲎外壳,从完整度来看,应该是一只接近成年的中国鲎,蜕壳后留下的,也许蜕下这层壳后,它已经到海中去生活了。两个多小时,调查人员总共发现了5只中国鲎幼体,证明这片潮滩它们还能生存,但数量并不理想。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 翁朝红:鲎的幼体比以前少了很多,按理这个岛对它们来说,生活环境还不错。对,以前是,以前更理想,现在因为这十来年都围网养虾,然后这个底质有点变化,泥偏多了,所以鲎幼体少了。
调查人员说,随着前几年鳄鱼屿周围围网的拆除,大自然开启了它的自净化能力,这片潮滩生态也在逐步恢复,只要不再加以人为干扰,中国鲎在这里的生活环境,会越来越好。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 翁朝红:我们会把这个写成提案,或者先做课堂报告,来跟相关部门去呼吁一下,这个地方我觉得成立保护区还是比较理想的,因为它是个无人岛,周围的干扰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