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双减”政策有望遏制教育“歪风”

厦视直播室 2021-07-28 20:58:41

2021-07-28 20:58:41

上个周末,对国内教育培训行业来说不同寻常。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意见的正式落地,严肃整顿教培行业已成定局。而就在昨天,安徽黄山市教育局根据家长和媒体提供的线索,组织人员突击行动,在黄山市屯溪区某豪华别墅区的一幢别墅内,对屯溪一中教师吕某某涉嫌有偿补课行为进行了现场查处,教育部办公厅也正式下发通知,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和教师开展为期九个月的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引发外界高度关注。校外培训的强监管将给教培机构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补课班真的要凉了吗?今天的头条,我们一起来关注。

安徽一教师在别墅补课被现场查处

昨天,黄山市教育局在接到个别教师涉嫌有偿补课的反映后,立即组织专门人员与设备,进行了现场查处。当地媒体称,对吕某某利用假期有偿补课一事,教育部门在深入调查中,将根据调查事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这一事件迅速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表示,看到别人孩子补了自己不补也不行,每节课教师起码要收一两百元,一个孩子动辄数千元投入,负担沉重。还有网友称,当地已有“四大名补”的说法,有的老师在家中开设补课班,有的去教培机构兼职。

教育部启动中小学有偿补课专项整治

记者从教育部门了解到,教育部办公厅已经正式下发通知,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和教师开展为期九个月的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根据通知,专项整治将聚焦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压实责任、完善机制、查找问题、形成震慑。专项整治要求各地开展自查自改,持之以恒抓好师生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恶劣的突出问题整治;梳理查处的有偿补课、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典型案例,引导教师以案明纪、警钟长鸣。教育部称,对教师“课上不讲课下讲”“组织开办校外培训班”“同家长搞利益交换”等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记者注意到,近日,河北沧州献县某私立学校的3名在职教师因为有偿补课也被当地教育部门查处。不少网友认为,这是在双减意见正式落地后,严查校外培训,严查教师有偿补课的具体举措。还有网友认为,这是全方位围堵补课班。双减意见要求对校外培训“强监管”,近段时间来,各地不少教培机构已经停止招聘或提前退场,校外培训的热度也已经出现降温苗头。不少家长还遭遇了教培机构突然关门后退费难的困扰。

厦门:暑期学科类培训正常开展

那么,目前厦门的校外培训机构是否受到了影响呢?记者走访了多家培训机构,发现门口进出的学生不少。学生们说,目前他们报名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类暑期培训班并没有受到影响,还在正常上课。新东方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暑期学科类培训一切正常。

声音来源 新东方金榜校区工作人员:如果不行的话,我们会逐个通知,现在是还没有确定。

学而思培优的工作人员则表示,还在观望中,后期将配合厦门教育部门的要求调整课程安排。

学而思培优厦门校区 薛文韬:具体的政策等明文出来了之后,会做明确调整,目前课程还没有太多的变化,目前我们有一个明确的退费机制,如果说家长和孩子们对我们课程质量和课程安排有一些疑惑,他们可以随时退费。

多家教培机构着手整改 向素质教育转型

随后记者又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多家A股教育公司,相关的工作人员均表示将认真分析研究“双减”政策,做好与监管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的有效沟通和反馈,根据政策要求,积极自查以及整改。

豆神教育投资者关系部 工作人员:我们自己这边都是美育,就是做那个素质教育的这块业务,暑期就是7月份的时候已经上线了,但是目前这块比例占比还比较小,未来的话这种素质教育也是需要审核批复,就是拿到批文才能继续做。

学大教育投资者关系部 工作人员:现在公司目前来说的话,是有计划向素质教育这一块进行转型,然后包括推出一些科学类的课程,然后包括也有可能会做一些其它的非学科类培训。

进入“强监管”时代 教培机构该何去何从?

前些年,在用户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之下,校外培训不断迎来利好,而疫情的出现更是加速了教育的互联网化,也促使校外培训成为了资本市场备受关注的宠儿。相关的机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融资总额超539.3亿元,同比增长267.37%,相当于2016年至2019年的融资总和。但义务教育学科类超前、超纲、超规培训问题禁而不止,行业盲目扩张、疯狂圈钱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以及家庭在教育领域的过度投入。业内人士表示,双减政策的落地意味着教培机构正式进入强监管时代,资本裹挟下的校外培训乱象将迅速降温,这也意味着学科培训机构将逐渐进入漫长的转型周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熊丙奇:培训机构也应该转变经营的理念和经营的模式,首先按照现在的监管的思路,其实国家希望培训机构它的这个经营理念是从做生意转向做教育,因此要用公益的这样的标准来要求我们的校外的培训机构+如果培训机构继续做培训,那就面临着,第一要规范经营,第二要进行转型,包括从现在的单一的学科培训,转向非学科培训,拓展素质培训等领域。

【新闻观察:“双减”政策有望遏制教育“歪风”】

对于“双减”政策,你有怎样的期待呢?

首先,我认为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感受是“一言难尽”的。一方面,它不仅给学生们带来了更繁重的课业压力,还消耗着一个家庭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加剧着家长圈、学生圈的“内卷”;另一方面,因为“剧场效应”,大家都站起来了,你要是坐着就看不到戏了,这时候你只能寄希望于校外培训机构,来让自己“站得更高”。所以想让家长和学生自己“斩断”和校外培训机构的“血脉”,几乎是不可能的。再加上近年来,各路资本争先进入校外培训行业,很多培训机构盲目扩张、疯狂圈钱,出现了很多市场乱象,这不仅伤害了家长和学生的利益,更扩大了教育不公平,破坏了整个教育生态。所以我们对“双减”政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有效遏眼下这股“歪风”,让教育的回归教育、资本的回归资本,不能让良心行业变成逐利产业,更不能让教育成为资本赚钱的手段。

这次教育部也对教师有偿补课出手了,补课班真的要凉了吗?您怎么看?

规范校外培训市场,降低家长和学生对他们的“被动依赖”,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首先,培训机构要完成转型,从与校内教育“双轨并行”转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更多的培训机构要转向素质教育赛道,比如艺术、体育、科技等等课外培训,来弥补校内教育的短板和不足。而在校外“减负”的同时,校内教育更要“提质”。就像刚刚新闻中看到的,一些老师为了自己的校外培训班“生意兴隆”,“课上不讲课下讲”,这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败坏了师德。所以这个“质”除了教学质量,还有优良的校风、师风,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追求。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