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让文物变成身边的朋友 让全民参与保护
昨晚,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开幕。福建省内包括鼓浪屿在内的世界遗产再次引起世界的关注。2017年,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鼓浪屿全岛以“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见证了厦门始终在探索与实践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脉络。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近年来厦门是如何为文化遗产保护夯实家底,如何守护好这些灿烂的文化遗产?
资料标题:2020年8月30日:厦视新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物守护认领”志愿者:我们是文物的“家人”
在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的这块大屏幕,显示着岛上各个景点及历史风貌建筑的现场情况,建筑如果出现沉降、裂缝、水平移位等情况,工作人员都可以通过监测系统第一时间掌握。同时这套系统还纳入了气象、环保等部门提供的数据,可以随时查询鼓浪屿的实时游客量和天气变化情况。此外,该系统还通过对全岛进行三维测绘扫描,构建起预防保护体系。
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主任 蔡松荣:另外每周或者不同的时期我们会有人员对这栋楼进行从外部到内部整体的一个巡查跟监测,确保这些最能体现鼓浪屿(特色)的文化遗产价值的建筑得到有效的监测跟保护。
一旦发现文化遗产建筑有隐患问题,鼓浪屿管委会文保处就会及时介入解决。去年以来,鼓浪屿新认定48栋第三批历史风貌建筑,完成了20多处工程的修缮和保养,梳理出71处可进行活化利用的公共空间。目前,鼓浪屿全岛共有151处不可移动文物,439处历史风貌建筑。
在2017年鼓浪屿申遗成功后,鼓浪屿管委会也一直致力于复兴鼓浪屿社区传统音乐文化。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核心要素之一——八卦楼,建于1907年。下个月,这座老别墅将迎来工期约一年的修缮提升。此次修缮,将增加对八卦楼自身历史文化的展示,为社区居民打造音乐演奏场所等,力争成为厦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典范。
建于1920年的黄荣远堂则是鼓浪屿华侨花园洋房建筑的优秀代表之一,已经改造成综合性唱片主题博物馆,馆内收藏了第一版《义勇军进行曲》等200多张唱片,每年吸引数万名游客参观。
中国唱片博物馆馆长 许碧丽:对文物的保护,其实就是加以利用,在这栋百年别墅里面,可以把我们文化的东西进行传播,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了我们中国唱片的发展历史及其优秀的文化成果,接下去我们会做管理面的提升改造,更多地(挖掘)一些沉浸式的体验。
据统计,厦门现有不可移动文物1900余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40余处。我市正在对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及各级文保单位进行修缮全覆盖。2019年底,《厦门市历史文化遗产集中保护修缮专项工作方案》印发,提出2020年至2022年用三年时间完成对163处文物的修缮。今年,市政府发文将文物修缮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明确年内必须完成80个项目。截至7月8日已完工37个。
文化遗产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发动群众力量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是厦门走出的一条有益之路。2016年,思明区在全省率先推出“文物守护认领”志愿服务项目,成立思明区文物保护志愿服务总队。志愿者对所认领守护的文物点进行定期巡查,每周还会定期前往辖区文物点进行公益讲解。
随着工作的开展,思明区的文物守护还探索出亲子认领模式,父母和孩子一起成为守护人,为文化遗产保护注入更年轻的血液。在厦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们还在不断进行多方合力守护文化遗产的新探索。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榕开幕:“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将提交审议】
除了鼓浪屿,我省还有武夷山、福建土楼、泰宁等,一共四项世界遗产。而本届大会中国唯一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也在福建,在此次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将提交审议。
16日晚7点,在福州市海峡文化艺术中心,一台名为《福迎八方》的开幕式文艺演出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拉开了帷幕。
将提交本届大会审议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这也是本届大会中国唯一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今年6月初,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建议将泉州项目“无保留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据了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应在2020年举办的本届世遗大会延期到今年。为保障会议顺利举行,本届大会采取线下加线上的办会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以在线形式审议世界遗产议题。计划于本月31日闭幕的本届大会是一次“加长版”会议,将审议2020年和2021年两个年度的世界遗产项目,相当于往届大会双倍工作量。《世界遗产名录》等各项清单将会有重要更新。
此外,本届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部分可能被除名或列入濒危的遗产项目前景如何,备受关注。
记者 姚婕:本届世界遗产大会还将聚焦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风险,集思广益,寻求世界遗产未来的保护之路和均衡、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拥有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在这场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盛会上,一定会讲好世界遗产的中国故事,贡献世界遗产保护的中国经验与中国力量。
本届大会召开期间,福州还在第44届世遗大会官网等平台开设了“福建特色文化展播”专题,通过100多个视频、近百幅摄影作品,全面展现福建、福州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方面的成效。福建五大剧种闽剧、梨园戏、莆仙戏、高甲戏、歌仔戏,以及提线木偶、南音等也都以视频形式亮相展播平台。
【新闻观察:让文物变成身边的朋友 让全民参与保护】
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有不少措施了,从保护层面来说,你认为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刚才的新闻中我们也看到了,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政府层面有不少措施,也在不断加大力度。但我认为,文化遗产是我们所有人的财富,它不单单属于某一个部门,所以对于这些遗产的保护也应该是全民参与。多年前一些游客旅游的时候,会在文化遗产上刻字,甚至去大面积破坏它们。最近这些年,经过不断宣传以及全民素质提升,破坏文化遗产的现象少了,那么我们下一步要努力的,就是从全民不破坏转向全民保护。
全民参与保护首先需要的就是拉近距离,在大家印象中文化遗产是很“高冷”的,距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如果说这些遗产、这些文物距离我们很近就像朋友一样,我想大家的“保护欲”也会提升。
现在世界遗产大会正在福州举行,最重要的议程之一就是就审议报送的项目,如果能获得世界遗产这样的荣誉,大家当然是开心的,可获得这些荣誉之后呢?这些遗产最好的归宿在哪里?
像世界遗产这样的荣誉,我们是需要的。不过,获得荣誉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了,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利用这些遗产将相应的文化发扬光大,将遗产承载的精神传承下去。
习近平主席在对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贺信中提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如何传承,如何利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比如文物的活化利用避免不了商业开发,这二者之间的“度”要把握好,过度商业会让文物失去光彩,甚至会让大家反感。另外,这些遗产承载的文化传承,可以考虑打破空间限制,不一定要大家来到现场才能感受它的文化。比如像故宫,我们可以通过影视作品来了解,也可以网购文创产品来了解故宫文化,像这样的经验我们都可以借鉴。不要让这些遗产在大家旅游的时候才出现,融入大家的生活才是这些遗产最好的归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