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14000株向日葵”的户外课堂,不妨多些
6月30日,“重庆一小学楼顶种14000株向日葵”的消息引发关注。据报道,该学校为重庆两江新区的星湖学校。学校德育处负责人称,种向日葵的目的是将美术写生课、科学课、劳动课等搬到室外,为孩子们打造出纯天然教学课堂,让孩子们像向日葵一样向阳而生。
向日葵,向阳而生,多么美好的寓意,重庆这所学校有心了。6600平方米、14000株向日葵,不仅为学校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更让学生们能够走出教室,近距离感受大自然,并可以通过观察、养护、写生等,获得宝贵的知识和实践经历,培养动手能力。可以说,这14000株向日葵,就是一本本生动的教科书,种满向日葵的楼顶,就是教室外的课堂。
而这样生动的课堂,应该多一些才好,因为这正是当下的中小学生所需要和普遍缺少的。古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本内容的教授,也应该让学生走出教室,用实践来检验所学知识并获得新知。但现实中,许多学校和家长过于看重分数,将学生束缚在教室里,导致学生对自然缺乏应有的了解。尤其是许多城市学生,较少接触自然,太多动植物不认识,甚至于“五谷不分”。
就拿向日葵来说,虽然并不罕见,但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小学生而言,想要近距离观察和接触也非易事。学生或许在课本上学习过向日葵的相关知识,也见过向日葵的图片,但都不如亲自观察和动手实在。更何况,从向日葵的种植、生长,到成熟、采摘,学生通过体验这个过程,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自然、理解生命。这种体验和感悟,是任何课本都给不了的。
因此,像“14000株向日葵”这样的课堂应该多一些。学校不妨让学生在适当的时候放下课本,更多参与教室外的学习和实践。
这就要求学校一方面要改变“唯分数论”的观念,更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打造更多教室外的课堂。例如重庆这所学校,在校园用地有限的情况下,利用教学楼楼顶为学生打造向日葵园。又如前几天上热搜的陕西西安某小学,在校外开辟出1.5亩的开心农场,组织学生种菜和义卖,用卖菜所得捐献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这都是创造条件的典型案例,可见开设教室外的课堂不难,难的是有心。
教学楼顶种下向日葵,这样的课堂太生动,不仅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长远看,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也将有所裨益。但愿有更多学校种下“向日葵”,让学生们都能向阳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