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赚钱App 赚到钱的真不一定是你

厦视直播室 2021-05-28 21:38:39

2021-05-28 21:38:39

看视频赚钱、玩游戏赚钱、读新闻赚钱,甚至走路睡觉也能赚钱……在玩游戏、刷微博、看短视频时,不少用户都曾看到过植入的赚钱类App广告。这些广告的宣传语无不强调,只要利用零散时间在赚钱类App上进行简单操作,就可以获取相当丰厚的收益。低投入高回报的诱惑,吸引不少用户点击广告链接下载软件。那么,使用者真的能从中赚到钱吗?这些所谓能赚钱的App,到底是送福利还是挖陷阱?一起来关注。

广告推广无孔不入

近年来,一批打着“躺赚”“走赚”“玩赚”旗号的赚钱类App频频出现。同时,网上随处可见的“赚钱经验贴”,也为赚钱类App带来不少流量。这些遍布于网络平台的“经验贴”,实际大多是在打着分享经验的幌子,为App做推广。

除去铺天盖地的植入广告和“软”推广,人与人之间的实际关系网也成为赚钱类App借助传播的工具。在社交软件上,不少手机用户都收到过好友发来的推广链接,如点击链接下载一些软件。不少App在吸引用户点击下载后,又会以诸如“成功推荐亲朋好友得奖励”之类的诱惑,吸引用户向身边亲友介绍“拉新”,加速了此类App的“跨圈”传播。

赚钱APP宣称的无条件赚钱难以实现

那么赚钱APP真的能赚到钱吗?

在广告中,赚钱APP往往以无条件的新人红包作为新用户的诱饵,但当下载了APP后,新人红包只是进了余额,想要提现却困难重重。这些APP大多设置100元、200元等整额的提现门槛。这款斗地主APP,新人红包68元,然而需要看广告,玩游戏累积到200元才能提现,但要累积到200元却很难。在累积奖励金的过程中,“赚钱”的门槛会越来越高,任务难度和体量会成倍增长。有记者亲自体验了一下,下载一款猜歌APP,看了一天广告才赚2.3元,跟广告宣传的无条件大相径庭。

某手机卫士安全专家 葛健:赚钱APP属于流量的一个分发平台,它通过就是说一些应用增加它的下载量、阅读量,所以它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变相的打广告的一个平台。

点赞赚钱?不靠谱

不仅难以赚到钱,一些所谓的赚钱APP,还可能通过这些平台获取个人信息,来转卖变现。甚至被一些不法分子用来诈骗。

“边刷视频边点赞即可赚钱,一个账号加入团队月入过万。”这是一条广告语。记者发现,随着一些短视频网站的红火,市场上衍生出一批通过点赞赚钱的App。这些App宣称,不仅能通过点赞、关注指定视频获取佣金,还可通过发展线下会员扩大收益。

大学生 小柯:在跟同学聊天的时候,他有向我推荐过抖音或者快手这些短视频平台的点赞就能赚钱的一些软件,所以说我当时就抱着一个好奇的心态,一个尝试的心态,就去下(载)来,想试一试自己赚点钱。

于是,小柯通过广告上的联系方式,加入招聘QQ群,下载相关软件进行注册。不过当客服告知他需要交纳会员费时,小柯起了警惕心。

大学生 小柯:比方说你充18块钱的话,你每天点赞的工资应该就有1~2块钱,但是你如果说充了188或者1888的话,成为他们的黄金或者钻石会员,也许你每天的收入就可以达到40~50块钱,因为我们都知道,需要进行充钱的一些兼职,是不是特别靠谱的,后面看新闻看到了这么多网赚平台到后面跑路,然后用户的一些里面的资金没有办法提现,我才意识到自己可能差点就上当受骗了。

小柯告诉记者,这类APP往往以高薪网络兼职进行虚假宣传,哄骗、引诱被害人缴纳会员费,一旦加入,除了自己完成任务外,主要还靠继续发展下线拉人头进来获取更多收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少网络平台确实能为提供一些兼职工作,这也恰好符合诸如学生、宝妈、自由职业者等群体的现实需求,但网络上发布的信息良莠不齐,真伪难辨,对于涉及到个人信息、资金交付的网络行为,律师建议一定要审慎判断,不要轻易上当。

专家:呼吁行业监管

律师表示,赚钱类App目前还处于法律真空之下,没有资质保证,游走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其中,有部分赚钱类App存在鼓励发展“下线”,使老用户、新用户之间构成上下层级的现象,容易使用户不知不觉中被卷入传销的漩涡。同时,在赚钱类App中还存在虚假广告宣传的问题。面对赚钱类App产业中存在的乱象,公安、市场监管及网信等有关部门应积极行动,合力整顿,同时建立规范和专业的监管体系,加强此类App的准入审查、用户信息管理和资金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新闻观察:赚钱App 赚到钱的真不一定是你;赚钱游戏之外 需注意个人数据保护

网络上的赚钱App受到许多人的追棒,但是根据用户的实际体验和媒体的调查,要想从App中赚到钱真的不容易,对于这件事你有怎样的观察?

虽然众多赚钱App的推广文案让人动心、充满遐想。但是,客观地说,我们都知道这一类的App绝对不是造福大众做公益,而是一门实实在在的生意。无论采取的方式是走路、跑步、还是打字,梳理它的底层商业逻辑,我觉得这类App主要的盈利模式还是将App打造成一个广告投放的平台,通过放送广告来获取利润,而要让这个平台能够吸引广告商,他就要想尽办法提高App的用户数量,强化用户的黏性,那么,最快的办法之一就是砸钱,用真金白银来吸引用户。这个模式不算复杂,在逻辑上也是可行的,只要收取的广告费高于发放给用户的费用,平台运营商就有得赚。但是,这样的模式门槛不高,刚一面世就引来各方蜂拥而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想要胜出,运营商一方面要压缩成本,简单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地减少用户付费,同时延长付费兑现的时间,所以,我们就会看到用户真的想要赚到钱,可不是前期宣传的轻轻松松,而是困难重重。当然,运营商还可能选择其他的路径,比如,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用户,手法之一就是拉人头,走到这里大家是不是会品出一丝“非法传销”的味道;和拉人头相配套的,可能还会要求用户先投资再赚钱,如果这样的话,这波操作距离“非法集资”就不远了。而现实中,我们也已经看到,一些赚钱App突破法律的底线夭折在了半路上,而用户付出了劳动,实际却是颗粒无收。

市场的问题,我们可以交给市场来解决。不过,在这些现象背后,我想提到的一点是,在网络时代,我们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大家的意识日益增强。但是,在网络的时代,我们在保护自己信息的同时,还要学会保护个人数据,在这轮赚钱App的游戏中,虽然,用户看起来没有实际的付出,但其实让渡的是自己的个人数据,正是因为汇聚了众多的个人数据,赚钱App才有了支撑。同时,相比个人信息来讲,个人数据涵盖的范围更广、内容更多,与个人的关联度也就更高。在网络社会,数据就是资源,在各方对个人数据虎视眈眈的时候,大家也要懂得对个人数据的重视和保护。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