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警惕“变味”的慈善

厦视直播室 2021-05-27 21:19:40

2021-05-27 21:19:40

爱心捐款,本该全凭个人意愿。然而近日,在湖南湘西一所小学二年级的一个班上,老师竟因学生没有捐款,让学生站在讲台上排队,然后录下视频,并将视频发至家长群中,催学生家长募捐。此事,在网上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不少网友在看到此事后,都表示愤怒,认为这是强制捐款。那么为什么本该起到正向积极教育作用的“献爱心募捐”,在执行中走样变味,而这种“变了味”的募捐,还能真正带来“善意”吗?

湖南一教师给未捐款学生拍视频 催家长捐款

事发小学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此前媒体报道引述家长的说法称,涉事学校5月16日组织一场捐款活动,建议每个学生的家长捐6元钱,第二天,有孩子忘记告诉家长就没有捐款。于是一名教师让未参加捐款的学生排队录像,并将视频发至家长群中,动员学生家长募捐。看到视频后确有家长可能因为尴尬捐了钱。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砂坝镇中心完全小学教师 谢某某:这些学生今天没带,不捐钱的学生,请家长支持一下,明天必须完成任务。

针对此事,当地教育局和体育局回应称,经查,本次募捐是由永顺县教育基金会发起,募集款项将全部用于奖励优秀师生和教育工作者、救助有特殊困难的师生以及开展“园丁之家”等公益慈善活动。事后,经批评教育,涉事教师向家长和学生道歉。目前,经永顺县教体局局务会研究决定,对砂坝镇中心完全小学教师谢某某进行行政记过处分,调离该校;对校长彭某某就地免职;对永顺县教育基金会工作人员覃某某进行诫勉谈话;对砂坝镇中心完全小学在全县进行通报批评。

家长:道德绑架的“献爱心” 有悖教育初心

采访中记者发现,学校组织公益爱心捐款很常见,而家长们大多会表示支持。

北京市民 通过这个事情能够引导学生有更多的这种对社会的关心,对朋友的一些帮助。

北京市民 我觉着这个活动挺好,让孩子了解一下,有这个觉悟去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但也有不少市民表示,既然是公益慈善,就得遵循自愿原则。如果涉嫌道德绑架的“献爱心”,则有悖教育初心。

北京市民 如果利用不好变成摊派,对孩子影响会不太好。

北京市民 我觉得捐款还是主要看大家自愿吧,这种强制行为,然后还把未捐款,也不是故意没有捐款的人还要公示给大家看,我觉得有点不太近人情吧。

北京市民 我觉得捐款这个事情还是自发的行为,如果说有谁自己实在有困难什么的,那他可能不捐也是有自己理由的。

专家:“变味”慈善背后既有师德缺失 也有学校管理缺位

近年来,学校募捐变成“强制”行为的报道不时出现。今年3月,河南林州市教体局联合当地慈善总会号召全市范围内的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捐压岁钱的做法,同样遭到质疑。教育专家表示,这种“变味”慈善的背后不只是涉事教师的师德缺失,也反映出学校管理的缺位。

用我们的模板 电话采访: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熊丙奇 在捐款的过程中虽然说是学生自愿,但其实往往为了完成这个捐赠的指标,最后就会变成是学生被自愿,存在强制学生捐赠的这样的一个现象,所以说这反映出地方学校他的不正确的这样的一个慈善观。

专家:对强制捐赠应建立问责机制

今年4月初,教育部关于《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明确学校不得违反规定向学生收费,不得强制要求或者设置条件要求学生及家长捐款捐物、购买商品或者服务,或者要求家长提供物质帮助、需支付费用的服务等。对此专家认为,必须要从多方面纠偏矫正,让学校募捐不再为家校关系添堵,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慈善观。

电话采访: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熊丙奇 第一个就是你必须建立问责机制,有关部门明确了不能够面向学生组织这种强制捐赠活动,那你现在有地方这样去组织,那就要追究当地的责任。第二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这种自主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表达自己的爱心,在学校里面,他可以通过社团活动,通过学生会组织,通过建立志愿者服务这些方式,来跟学生进行相关的这种志愿者服务精神,以及慈善爱心的教育。

【新闻观察:警惕“变味”的慈善】

好好的公益募捐最后搞成了这样一个家长愤怒,孩子委屈,学校头大的烂尾工程,需要反思些什么?

的确,这件事成为热议焦点的关键在于过程严重悖离了初衷。其实说到底,就是为了尽快达到某种目的而不择手段,根本不考虑所要做的事情的性质。以功利主导公益,最后就是这样变味的结果。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只是它进入校园之后,突破了社会认知的底线。对此要特别警惕。

首先要警惕的是某些慈善募捐的功利化倾向。这次看湖南的这件事,募捐的钱最终用于奖励师生和教育工作者,这很难让人不产生利益输送的联想。自愿募捐搞成变相强制,以孩子和家长都难堪的方式来推进募捐,收到的钱最后用于与教师有关的内容,难怪力度这么大,个个都要交。社会的质疑很正常,你这不是变相给自己搞福利还能是什么呢?功利化的意图也太明显了。慈善活动本是好事,但是拿这样的招牌为自身牟利的这种倾向必须严厉制止。

其次是要谨慎开展校园内的公益募捐活动。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所有孩子的家长和全社会都希望孩子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在校园里做的每一件事都要考虑对孩子的影响。我们也希望每一次公益活动和奉献爱心都是纯粹而善良的,都是带有教育目的的。因此,组织这样的公益活动的目的不是简单交钱完成任务,而是让孩子明白——捐钱能帮助谁?怎么帮?进一步让孩子思考——除了捐钱,我还能怎么帮助他人?这才是教育的关键。

最后就是必须用法律制度与管理问责保障慈善募捐的公益自愿原则不动摇。这个是经常探讨的问题,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在完善,我们都应该多学习和了解这方面内容。用法制的刚性和问责划出公益慈善的红线,保证它的原汁原味,这应该是最大的社会共识。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