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火炬 启新程》(三):提质增效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厦视新闻 2021-05-10 19:45:35

2021-05-10 19:45:35

作为厦门招商引资的主力军,火炬高新区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升级暖企服务,缓解企业资金难题,帮助企业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升级创新链。今天(5月10日),我们来关注火炬高新区如何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让优质项目纷至沓来。

厦门火炬高新区成立伊始,实行的是“一个管委会、一个办公室、一个火炬公司”的管理架构,当时的管理理念是淡化行政管理职能,强化企业经营体制,利用火炬高新区这个服务窗口,让企业可以放手搞研发。

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李秀记:火炬高新区是服务窗口,我们引进一些大的项目,不管是土地政策,只要特区有的政策我们都给,就是要打造标杆项目火炬项目,为全市、全省甚至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贡献。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还没有营商环境这个词的时候,火炬高新区就积极发挥“小政府、大服务”的作用和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吸引着众多跨国企业抢滩“登鹭”。

看中中国广阔的市场前景,1991年,国际电气巨头ABB集团计划将厦门的办事处改为合资企业,这是ABB首次在中国投资建厂,对于厦门来说也尚属首例,在谈判、申报、审批、注销等环节,没有制度、经验可依。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积极发挥桥梁作用,从中协调,最终,高新区迎来了厦门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为厦门打开开放大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今,位于火炬(翔安)产业区的ABB厦门工业中心成为了ABB在全球最大的创新和制造基地,昨天,ABB又与火炬高新区签约,引进电力、自动化及智慧建筑等领域更多的产品技术和业务,将发展成为我市新的产值百亿企业。

ABB(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ABB中国电气事业部负责人 赵永占:这家企业的合作成功与否,包括与高新区的配合,其实都关乎到大家对中国市场的看法,包括大家在这里投资的影响,厦门ABB开关公司,在进入园区以后就得到迅速发展,这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和投入。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陪伴企业全生命周期,并不断寻找企业发展“难点”“堵点”,提供贴心服务,助推企业快速发展。三十年来,火炬高新区不断升级暖企政策去年10月,火炬高新区聚焦资金和技术两个产业发展要素,搭建了金融服务平台和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可以让园区企业像逛超市一样,选择金融服务产品或者智能制造服务。深耕火炬高新区三十年的日华集团就通过“金融淘宝”,申请了1000多万元的授信额度,为公司快速发展增添助力。

厦门日华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胡秋明: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广泛地去搜索,能够体现现在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大平台、大服务的思路,服务是非常有利于企业发展。

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处项目负责人 方水发:我们要进一步优化金融产品的供给,上线更多“品优价廉”的适合高新区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挖掘更多企业信用数据,提高企业融资效率。

除了在解企业发展难题上下功夫,火炬高新区还在政务服务改革中不断提质增效。火炬高新区在福建省率先推出“免企业申报”政策兑现方式,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不用“跑腿”,由火炬高新区管委会调取相关资料,直接向企业拨付配套奖励或补贴资金。如今,“免企业申报”政策增扩至14项,兑现扶持资金近5500万元。

从1992年ABB在火炬高新区创办第一家合资公司,到松下、戴尔等外企纷至沓来,从2006年友达光电落户火炬高新区,到冠捷、宸鸿、电气硝子等平板显示龙头企业相继投产,而立之年的火炬高新区已经跻身全国169家国家级高新区16强,汇聚了上万家企业。今年一季度,火炬高新区累计新落地招商项目222个,计划总投资约190亿元,落地高能级项目10个,新引进南京高光、电气硝子四期、苏州科达等项目。在火炬高新区建设30周年暨高质量发展再动员大会上,百度智能云、国创中心先进电驱动技术创新中心等纷纷签约落户火炬,优质项目纷至沓来,凸显火炬高新区营商环境成色。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