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乡约”(二):探寻山野秘境 两岸同胞携手开农庄
继续来看系列报道《跨海“乡约”》。惠台“农林22条措施”提出,鼓励台胞参与生态旅游、特色种养业等林草生态产业。在厦门同安澳溪村的一处农庄,有一位台胞携手她的大陆友人在这里创业,她们要把大山的美告诉你,一起去看看吧。
清风拂面,阳光洒落山间,上午十点开门纳客,位于同安澳溪村的OK玛娜思卡农庄,就迎来了今天的第一批客人,农庄老板谢高飞带着客人们开启了一段充满古早味的野趣之旅。
OK玛娜思卡农庄经营者 谢高飞:那边舀起来,不能放纯粹大米下去。这样你就推不动,一定要加点水。
石磨嚯嚯地转动,把米和水一起细细研磨,乳白的米浆从凹槽流进水桶里,悠闲的时光随之慢慢流淌。谢高飞的母亲把磨好的米浆带走,按照古法去蒸制米粿。而谢高飞则带着大家前往农庄的另一处采山苏。一株株山苏整齐排列,它们既可作为观赏盆栽,也能被炒成菜品食用。
满满一棚的山苏是农庄另一位老板,台胞郑秀銮几年前种下的。
OK玛娜思卡农庄经营者 在厦台胞 郑秀銮:我在农庄种了一百多种,台湾比较罕见的植物。我们会办常态的活动去教客户(识别),寓教于乐。
游客:这个山苏是从台湾进过来的,它那个种子也是生长在叶子里面的。就是跟我们之前所见到的一些植物,都不一样。
山苏的成长也见证了农庄的发展,今年已是农庄开办的第九个年头,迎接过一批又一批来山里寻找宁静、感受自然之美的客人。
OK玛娜思卡农庄经营者 在厦台胞 郑秀銮:因为我们在都市丛林中太久了,你就会想圆一个自然梦。
OK玛娜思卡农庄经营者 谢高飞:就是说自己拥有一个农庄,让我们永远就是做不完的事情。如果说顺便赚一点小钱就可以了,也是半养老这种状态下。
农庄的开办并非一帆风顺,郑秀銮回忆说,山上多是石头,土层薄,不适合耕种,她便千里迢迢运来成吨的土,就是为了守住山间里小小的梦想。
OK玛娜思卡农庄经营者 在厦台胞 郑秀銮:困难吗,困在家里什么都不做,才叫困难。
对于未来,郑秀銮畅想,要在农庄里开办亲子体验教育的项目,再建一处温暖的民宿,而日前"农林22条措施"的出台,也让她看到了新契机。
OK玛娜思卡农庄经营者 在厦台胞 郑秀銮:我在想说("农林22条措施"的)第十二条,有关于生态旅游经营活动的特许经营政策文件,能够赶紧落实下来。我相信只要有法可依了,会有更多台湾优秀的人才,到大陆来发展。在大陆,市场潜力无限大,更何况厦门是一个好地方,你来了根本就舍不得离开。
谢高飞把蒸好的米粿拿来农庄,切成块儿,大家趁热捏起米粿放入嘴中,在咸香酱料的刺激下,米粿的甜味更被激发了出来。用自己亲手制作的米粿犒赏自己,一天的行程也随之落下帷幕,这片山间秘境,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结束一天的工作,谢高飞会和郑秀銮一起交流农庄经营的日常,两岸同胞携手创业,不仅仅是合伙人,更是知心好友。
OK玛娜思卡农庄老板 在厦台胞 郑秀銮:有谢老板在农庄做经营打理,我没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厦门的朋友们,我想念你们。等疫情结束以后,我会尽快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