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里种树的教授”林鹏:为那一片红树林奋斗一生
又到了每年的清明时节,思念,是这个节日不变的主题。古往今来,人们都用各自的方式祭奠先人,怀念故人,这其中有家人,有亲朋,也有那些对社会有着突出贡献,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英雄。今天开始,我们栏目推出清明节系列报道《祭·忆》,共同去追忆他们的生前故事,在祭奠中寄托心中的那份思念。今天我们先走进厦门安乐园,缅怀我国著名的红树林生态学家林鹏教授,去听听他和红树林的故事。
一片红树林,就是一座城市的生态保护史。这些连绵成片的“海上森林”,如同一块铺在海岸边的绿毯,点缀着蓝色的海湾,也为厦门筑起了一道海上的“绿色长城”。
记者 胡兰兰:在中国甚至国外许多国家,只要一提起红树林研究,人们就会想起著名的红树林生态学家——林鹏院士。我身后这片红树林,位于海沧大道的东屿滩涂。1997年,林鹏院士领衔的红树林科研组,在这里开辟了红树试验林,开始了红树林的引种和育苗工作,也开启了他重构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立地篇章。
时间:4月2日 地点:厦门安乐园
林鹏的学生们:林老师,我们今天过来给你扫墓,林老师我们又来看您了,好久没过来了。林老师我们不仅代表我们自己,也代表您所有所有的学生,和学生的学生,一起来看望您。
生于1931年,卒于2007年,76年的生涯,林鹏教授为红树林倾注半生,也曾被戏称为“在海里种树的教授”。1953年,在厦大生物系就读的他,第一次认识了红树林,从此他就与这些长在海里的红树,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者 胡兰兰:1977年,林鹏教授发现一些国外的学术期刊对中国红树林的记载都是空白的。而在1980年,甚至有美国学者说,中国的红树林已经消失。这些不符合中国实际的言论,让当时的林鹏教授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些错误的认识纠正过来。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 李振基:从那个时候开始,就选定了福建的浮宫,广西的山口,在海南岛的东寨港这几个森林。为了要研究(红树林)就要站在没膝深的(海水中),有时候一干就是要连续两三天,脚泡得发白了, 然后前后是连续做了十一年的研究,把结果发表,也往国际会议上去发表,让大家知道中国红树林的状况。
记者 胡兰兰:辛苦的付出终究没有白费,1980年,他只身一人前往美国参加第三届红树林学术会议,以确凿的事实、精确的研究、完善的数据,打破了世人对“中国没有红树林”的偏见,改变了国际学术界对中国大陆红树林及其研究的错误认识。从那以后,中国的红树林研究迅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林鹏教授被誉为中国当代红树林湿地研究的学术带头人,而更多的人称他为“中国红树林之父”。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 李振基:(林鹏教授)也考虑到把一些红树植物 ,尝试一下能不能往北面引种,往厦门这边引种,在海滨大道的边上,九龙江口的沿岸来引种,面积也比较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林鹏恩师,生于鹏江,百折不挠,远大抱负,半个世纪执教厦大,工程院士,卓有建树。和溪乐土,原始森林,倾注一生,终得保护。”在这个墓志铭上,学生李振基用这16行文字,总结了林鹏教授的一生。虽然生命已逝,但林鹏教授教书育人的理念和为之奋斗的红树林事业还在继续着。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沈瑞池:我们对林老师是非常感谢的,这辈子遇到这样好的老师也是很难得的。
华侨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 李裕红:我们导师是个非常有大智慧,非常具有家国情怀的老师。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 陈鹭真:我一直记得老师的座右铭,刚毅诚信,我现在也从事红树林的研究,我希望厦门大学的红树林团队,能够继承老师的红树林精神,把红树林的事业传承下去。
记者 胡兰兰:现在的厦门,红树林分布在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和翔安5个区的27个点,总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成为了厦门的“城市绿肺”。当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尽情享受这海上森林带来的优美环境的时候,我们也不敢忘记,这位在海里种树的林鹏教授,和他与红树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