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以评促建 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厦视直播室 2021-03-20 21:09:15

2021-03-20 21:09:15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发布

分重点班、快慢班;只看分数、升学率;大量学生因作业太多,睡不够……这些都是义务教育阶段长期存在的现象。为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近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发布了由六部门联合印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并就上述现象以及公众关注的话题进行了回应。其实,择校热、减负难、校外培训多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当今教育生态的难题。到底什么是好学校、好老师、好学生?分数和升学率是否能够衡量一切?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标准对学校、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此次发布的《评价指南》能否为治理这些难题开出良方?

近日印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提出,要引导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促进形成良好教育生态。为此,《评价指南》从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面提出了指标体系。

义务教育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

为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良倾向,评价指南提出了具体要求:如针对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要求不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不举办重点学校,不公布、不炒作中高考状元、升学率等。同时要求要保障学生平等权益,落实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严禁违规跨区域、考试掐尖招生。

义务教育阶段不分重点班

在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方面,文件要求实行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快慢班;落实控辍保学登记、报告和劝返等责任;不存在违规招生、迫使学生转学退学等问题。

中小学严控考试次数 不公布成绩排名

针对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文件在课程教学方面要求,健全作业管理办法,统筹调控作业量和作业时间;严控考试次数,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提高课后服务质量。防止学业负担过重。

学校要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

在学生评价中,只会考试的学生未必是好学生,但判断好学生的标准有哪些?在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中,围绕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提出了12项关键指标。教育部表示,制定《评价指南》,始终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一条红线贯彻始终。特别要求学校要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这五项管理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教育部表示:“以前没有专门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标准,这次出台的《评价指南》,是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的一个标准和依据。”质量评价结果将作为对学校奖惩、政策支持、资源配置和考核校长的重要依据。

【新闻观察:以评促建 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

今天来到演播室的观察员是余蕊。这个《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有什么意义?

今年两会上一位政协委员唐江澎在委员通道里的发言在网络上很火,他说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孩子只有分数,赢不了未来的大考,这段话赢得了很多人点赞,采访中,这位委员说,“自己说的是常识,怎么就火了”。确实,他说的是常识,但是这样的常识却恰恰解释了素质教育的意义,直击很多家长和老师的心扉。1999年,我们国家就提出了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但是二十多年过去了,提到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依然很多人对这个概念有很深的误解,比如素质教育就是不考试不看重学生分数,素质教育就是一味给孩子减负。但是如有有一点时间,认真去理解素质教育的概念,就知道这样的理解是一种谬论,素质教育是注重德智体美劳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不看重分数,而是不以学生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不是只单纯给学生减负,是让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接触更多事物,发现自己的特长,全面发展,目的就是不让学生成为“书呆子”。然而在实际的推行中,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情况却层次不齐,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国家层面的统一评价标准。这一次出台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就是希望通过一个明确的评价体系,统一各地对素质教育落实的判断,用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推动各地教育建设。可以预见,《评价指南》以相当大的力度和广度,无疑将掀起一场波及面极大的教育改革,是一次大力推动教育资源均衡的改革,促使孩子成长向起点公平倾斜,名校光环将大幅度减弱,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将获得空前重视,培养孩子各方面兴趣爱好会变为常态化。素质教育将真正成为共识。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有什么亮点?

《评价指南》最大的亮点之一,就在于它不仅对学校、学生、教师进行评价,还把县域纳入了评价对象,具有重要意义。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主要包括价值导向、组织领导、教学条件、教师队伍、均衡发展等。从目前的教育实际中,有的地方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够重视,对辖区教育建设发展情况不进行专门研究,不开展督促检查;有的甚至还下达名校率,把名校数量看成当地教育发展的评价标准,这就从源头影响了教育公平,也影响了当地教育发展的生态环境。这也是目前素质教育难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次《评价指南》将县域纳入评价对象,对于未来各地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评价标准其实也在给社会和家庭树立一个新的价值导向。长期以来,教育功利化是社会上很主流的教育观念,各种刷题班、各种培训班乱象此起彼伏,《评价指南》以具体细致的可操作指令,力图扭转教育功利性导向,没有了明面上的高分,没有公布于众的升学率,将所谓名校、重点班等操作套路釜底抽薪,社会上的教育攀比心态渐渐也会弱化下来,这也会逐渐影响到家庭真正从心里接受和配合素质教育,让孩子的成长不再被分数裹挟,而是真正能为人生奠定更多基础。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