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公民科学素质蝉联福建第一!
据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十三五”末期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厦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4.4%,位列全省第一。这一成绩是厦门继“十二五”后,再获全省第一,标志着我市科普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城市夯实人力资源支撑。
中国科协于2020年4月至10月组织开展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总结评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实施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56%,福建省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1.51%。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公民科学素质超过10%,意味着具备建设创新型城市科技人力资源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全方位推动厦门高质量发展超越、建设“两高两化”城市等中心工作,坚持锻长板与补短板齐头并进,夯根基和强供给相结合,不仅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而且比“十二五”末期的10.2%提高4.2个百分点。
科普信息化是我市科普工作的一大亮点。“十三五”以来,我市以信息化为抓手,通过微信推送、建设科普e站等信息化手段,大力提升科普供给水平。在2020年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活动中,我市参与该竞赛的人数超54万人,位列全省第一,市科协获评市级优秀组织单位,全市六个区均被评为区县级优秀组织单位。
农村、农民是基层科普工作的薄弱环节。据“十二五”数据显示,我市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低于福建省总体水平。对此,我市深入实施基层科普工作计划,立足农村实际补短板、攻难点,强力组织“科普惠农”系列活动千余场次,着力推动科普活动向农村延伸。创新开展“爱心厦门·志愿助农”行动,建立农业技术指导员队伍、农业发展辅导员队伍、农村科普宣传员队伍、涉农法律服务员队伍等“四员”队伍,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科技需求的供需对接,提高我市农村居民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