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东森新闻》报道《筊白笋壳变成纸 老厂创新不“纸”如此》
台湾这几年手作风潮兴起,很多隐身幕后的传统产业、制造业,也走到幕前,开起手作课程。像是埔里的造纸厂,就把当地盛产的筊白笋的外壳,拿来做纸浆。同时也开设教育体验,让古老的技艺,有了新生命。
捧着筛网,做一张属于自己的手抄纸,超过千年历史的造纸技法,成为小学生的新奇体验。
台湾学生:以前在学校看书,好像有看到,水前后左右滴下去,原本想说,把这个(筛网)放下去,然后再拿起来沥干就好,结果没想到,后面还要做这些过程。
埔里曾经是台湾的手工造纸重镇,最兴盛的时候纸厂将近50家,还外销日本、韩国、东南亚,随着机器造纸兴起,手工的纸厂开始转型,将制作技艺全面公开,变成体验教育的一环。
台湾埔里造纸厂负责人 黄焕彰:我想这个行业怎么继续保存下来,这个是我每天在思考的、每天在奋斗的一个目标。
纸材的原料也非常埔里,埔里号称"美人腿"之乡,筊白笋的年产值超过20亿,筊白笋壳也被拿来,作为纸浆的原料创造新的价值。
台湾埔里造纸厂员工:筊白笋壳是我们埔里的特色,它的壳拿来做纸的话,纸色不会很容易变黄,那个吸墨性也很好。
尽管纸浆材料接地气有新变化,但造纸技法延续老祖宗的智慧,大陆宣纸专家曾经交流造访。
上海复旦大学研究员 孙迪:大家共同交流,就到大陆来采访,共同来创作,将来共同来体验,让更多的台湾年轻人能够,台湾的各位艺术家跟年轻人能够了解,就是宣纸文化。
两岸匠师齐心延续,古老的技艺让薄薄的一张纸不"纸"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