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明确说“不” 构筑互联网内容传播底线

厦视直播室 2021-01-24 21:55:22

2021-01-24 21:55:22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2019中国网络媒体社会价值白皮书》显示,我国互联网传媒占据了传媒业市场的八成,网络媒体已经深刻影响人们信息获取方式以及思维、生活方式。相信不少人可能跟我有同感,这一年来,尤其是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少数自媒体恶意编造传播网络谣言、随意散布他人隐私等,已经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损害了他人合法权益。网络媒体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可谓日益凸显,因此针对网络媒体的管理也应与时俱进。近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了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旨在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的依法监管。那么新规都有哪些亮点呢?在监管上又有哪些新措施了?

公众账号是指互联网用户在网站、应用程序等网络平台注册运营,面向社会公众生产发布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的网络账号。

对比2017年施行的原《规定》,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条目增加至23条,特别针对部分公众账户信息服务平台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自律和他律意识淡漠、缺乏内容审核把关机制等问题,增加了监管内容。新规将于2月22日起正式施行。

在平台责任方面,新规进一步明确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和公众账号管理主体责任,并新增了生态治理、数据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信用评价、分级分类管理等平台主体责任。另外,新规针对账号分类注册、内容分类生产、真实身份注册、主体资质核验、账号数量限制、账号交易买卖、打击网络谣言、账号运营规范、数据流量造假等突出问题新增了多个条款。

在落实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主体责任上,新规提出,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当建立健全内容和账号安全审核机制,不得从事恶意注册账号、编造虚假信息、煽动极端情绪、剽窃原创作品、实施网络暴力、进行敲诈勒索、买卖交易账号等违法违规行为。

另外,当前,一些平台利用自己掌握的数据、技术、资本等不对等优势,单方面制定所谓“霸王条款”“免责协议”,损害用户合法权益,推脱平台主体责任,网民反映强烈。针对这种情况,新修订的《规定》也制定了相关措施。一是要求平台制定公众账号相关管理规则、平台公约、服务协议等,应向所在地网信部门备案,接受主管部门指导监督。二是要求平台规范公众账号推荐订阅关注机制,未经用户知情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订阅关注其他用户公众账号。三是要求平台不得利用优势地位干扰生产运营者合法合规运营、侵犯用户合法权益;同时也要求用户依法文明上网,不得假冒仿冒他人公众账号,不得实施网络暴力损害他人名誉。四是鼓励互联网行业组织开展公众评议,推动建立多方参与的权威调解机制,依法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新规不仅明确了公众账号平台和生产运营者的主体责任,同时还明确了针对生产运营者的10项违法违规行为。分别是:

(一)不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或者注册与自身真实身份信息不相符的公众账号名称、头像、简介等;

(二)恶意假冒、仿冒或者盗用组织机构及他人公众账号生产发布信息内容;

(三)未经许可或者超越许可范围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等服务;

(四)操纵利用多个平台账号,批量发布雷同低质信息内容,生成虚假流量数据,制造虚假舆论热点;

(五)利用突发事件煽动极端情绪,或者实施网络暴力损害他人和组织机构名誉,干扰组织机构正常运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六)编造虚假信息,伪造原创属性,标注不实信息来源,歪曲事实真相,误导社会公众;

(七)以有偿发布、删除信息等手段,实施非法网络监督、营销诈骗、敲诈勒索,谋取非法利益;

(八)违规批量注册、囤积或者非法交易买卖公众账号;

(九)制作、复制、发布违法信息,或者未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不良信息;

(十)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新闻观察:明确说“不” 构筑互联网内容传播底线】

阅读订阅公众账号现在是很多人日常获取信息和内容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为什么要如此具体的通过23条内容,规范公众账号,对公众账号发展有什么影响。

网络自媒体、公众账号的发展长久以来都是以“流量为王”,为了流量有些运营者和平台是不择手段, 不仅仅是疫情期间,其实这两年来,各类公众账号、自媒体运营者,在互联网上因为不良观点、不良言论,造成非常严重影响的事情层出不穷。

比如曾经拥有千万粉丝的咪蒙,因为虚假内容、耸人听闻的词汇,直接被封号。但是号虽然封了,但是它的影响却非常深远,因为长久以来他的文章都非常充斥和售卖着焦虑、颓废的情绪,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引发了一批的类似风格的自媒体的争相模仿出现。这些自媒体平台和账号,甚至形成了巨大的负能量场,当时有人评价上网的感受,就是 “一上网就不爽”。这个说法或许有些极端,但这番心声无疑也在提醒着我们,网络不应该成为负能量的集散地、焦虑情绪的策源地。

他们的影响并不是随着封闭了咪蒙一个账号就能戛然而止的,是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引导和纠正,逐渐树立起新的网络风尚和网络生态。这次新修订的《管理规定》和此前2017年的原规定比,新规定条目增加到了23条。这些涉及的内容更加的具体,比如不能买卖账号、不能做虚假流量,客观说,基本已经覆盖了目前网络公众账号不良行为的方方面面,新修订的规定就是在给他们划定一个明确的底线,任何的公众账号、自媒体的成长,你都必须在这个底线之上,才能谈创新和发展。

这几年我们常说的一个词,就是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于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培育有什么建议。

管理规定有了,并不代表网络就可以马上就能风清气正。但是通过规定,能不断地培养网络公众账号运营者和平台的觉悟意识。现在各大网络公众账号平台运营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就是内容审核岗位,特别是一些头部的平台,这个岗位人数甚至占据这些平台企业数量最多的,足以看出在经历了几何式的增长之后,中国互联网对于规范化管理和成长的风向已经形成,虽然还有许多的不完善,但是方向对了比什么都更重要。

当然除了整体方向上的引导和把握,对于网络公众账号和自媒体的发展,还需要引入一些技术手段。最容易对虚假内容和标题党误导的人群一般是老人和孩子,所以我们是否可以利用大数据算法等技术,除了提高推送的精准度之外,是否可以主动帮助他们屏蔽一些可能有风险的内容,推出一些专属于他们的公众账号或自媒体平台界面,比如在微信上,根据使用者的基础信息,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推送更加严谨,比如只向这些群体推送经过长久认证的靠谱自媒体内容,或者传统媒体和政府部门的公众号内容等等,而对于一些刚刚成立,或者被举报数量较多的公众账号,主动帮助他们屏蔽掉。毕竟等到老人家把“吃韭菜会得癌症”这样的内容推动到家庭群里,然后年轻人苦口婆心的辟谣,还不如从前端就删选干净。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