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进行时(四):民生出“新招” 幸福再“加码”

厦视新闻 2021-01-20 19:55:25

2021-01-20 19:55:25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民生”二字最关情。“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是今年我市下大力气努力的方向,也是群众心中最真切的期盼。如何办好民生实事、解决民生难题,代表委员们也积极建言献策,推新政、出新招、谋良策。

民生保障:2020年,我市37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5.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1070元;建设保障性住房9726套、推出1.2万套;建成56个中小学幼儿园项目,新增学位4.3万个;新增养老床位1642张,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获评全国优秀。群众安全感率99.358%,保持全省第一。

记者 徐佳妮:盘点厦门2020年的“民生账本”,“贴心”和“温暖”是最贴切的形容词。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挡不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步伐,一年来,厦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着力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加快补齐民生短板。

在这份充满温度的“成绩单”里,也涌现出了不少新亮点:第二批集中采购医保药品人均相关费用下降61.9%、新增38所学校对外开放体育设施、改造老旧小区228个、改造提升24个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一大波民生“大礼包”,让市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市人大代表 陈方:在教育医疗的保障,在保障房的建设,在整个城市的美化以及“爱心厦门”建设,对基层这些困难群众的帮扶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市人大代表 廖广元:去年的这些轨道交通大规模地建设和开通,确实也给老百姓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市政协委员 明艳林:民生领域一个我觉得乡村振兴 “三农”这一块 政府特别重视,推动厦门种业的发展种苗的发展。

市政协委员 陈雪:厦门的宜居,还有厦门在人民对政府的满意度,应该是基于全国的前列。

记者 徐佳妮:2020年,厦门市民有了更加真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了多个民生“新词”,比如,在教育方面深化“职普融通”,在社会保障方面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这些升级版的民生举措,是迈入“十四五”群众新需求的体现,也是接下来政府做好民生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

市人大代表 黄素玉:医养康养这一块当然是养老的一个很大的补充。

市政协委员 张和辉:(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了(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的建设,我觉得这个可以大大提高和发展我们医疗水平。

市政协委员 游东志:我们在产业发展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职业教育人才,这个有赖于我们职业教育的很多学校,所以要发展职业教育。

市人大代表 林琳:(岛外)近年来引进了很多岛内的名校,因此我们会更加关注名校跨岛发展之后,如何继续保持它的质量,如何能为老百姓提供优质高质量的教育。

市政协委员 吴崇伯:做大经济的蛋糕,经济的规模 就业(机会)才能增加,待遇方面肯定也要加强,怎么解决年轻人的住房问题。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