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关注两会民生话题
18日上午,厦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厦门人民会堂开幕。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市人大代表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出席盛会,共谋2021年发展大计,共绘“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蓝图。
上午9点,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
本次会议应出席代表310名,实到代表292名,符合法定人数。
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黄文辉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20年,这是厦门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
初步统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7%和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5%;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根据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的战略安排,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时,我市将成为自由港特征经济特区和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国家中心城市,率先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率先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样板城市。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报告提出了,我市“十四五”发展的主要战略任务是:全力推动“高素质”更具实力、“高颜值”更富魅力、“现代化”更增活力、“国际化”更有张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我市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5.5%和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实际使用外资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为实现以上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十项工作:实施“创新发展年”行动,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中心;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夯实高质量发展产业基础;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经济发展动力活力;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提高城市辐射带动力;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好发挥对台优势,着力促进两岸深度融合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会议还审查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市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解码《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民生亮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2020年,我市在民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共10个大项、37个子项,主要涉及基础教育、卫生医疗、保障性住房、养老服务、交通出行等方面。那么2021年,在围绕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我市又有哪些目标和举措呢?我们一起通过这份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个究竟。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我市将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方面:认真抓好48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完善被征地农民、海域退养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帮扶“4050”、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灵活就业。完善重特大疾病、罕见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坚持“房住不炒”,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配租配售,加大人才和新市民住房保障力度,持续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托幼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深入开展扶老救孤、扶贫济困等慈善活动,高标准建设“爱心厦门”。
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市方面:严格落实学校与新城、幼儿园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全力推进16所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建成48个教育补短扩容项目,新增学位5万个。落实职教高地建设试点工作,积极引进境内外优质高校来厦合作办学。
建设高水平健康之城方面:将加快医院建设,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推进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落实落细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提升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此外,2021年我市还将建成南北向健康步道一期,继续向社会开放一批学校体育设施。大力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厦门。
【新闻观察:关注两会民生话题】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有哪些我们特别值得关注的民生内容?
首先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疫情防控,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厦门作为口岸城市、旅游城市和外向型经济特征突出的开放城市,能有效地做到外防输入,快速地构建起疫情防控体系,已经充分证明了城市治理的能力。从现在国内外的疫情复杂严峻的形势看,防控疫情是最大的民生保障,这是压倒性的前提。我想各行各业对此都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
其次,在具体民生保障方面,今年提出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体系,帮扶困难群体的灵活就业。过去我们提出的保障更多指向的是福利方面的提升,但大家不要忘了,就业能带动需求,能增加收入,能改善生活,这才是最可持续的民生保障。在疫情防控和互联网经济加速的当下,就业观念和就业市场正在发生较大变化,我们要抓住其中的机会,拓展就业的渠道,为更多的劳动力创造多层次的就业机会。我想在这方面,厦门还是有条件去突破的。
还有,在教育、医疗以及文化体育这些传统的民生领域,期望这次两会当中有更多的代表委员提出更多的新思路,走出更多厦门特色的民生发展模式。当然,民生领域建设发展有很多都需要政府的硬投入,现在也还主要处在这个阶段之中,不断地在补短板。但我们在民生领域实际也有积淀深厚的民间软基础,比如志愿者服务和“爱心”厦门这样品牌的打造,它其实关注的是更微观和具体的民生细节,但往往这些细节的处理更具有社会感召力。希望今后在这方面有更多的尝试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