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餐必须扫码?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需要尊重
1月6日,“南京发布”的一条微博引发热议,原因是南京市消协针对部分餐厅扫码才能点餐的问题进行了回应,表示消费者可以拒绝扫码点餐,餐厅要方便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
如今手机越来越方便,扫码点餐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消费者也不是不能接受,可问题是有些餐厅过于极端,彻底取消了纸质菜单,要求消费者必须扫码点餐。消费者因此质疑,不会使用手机的老年人怎么办?手机没电了怎么办?
南京市消协的回应,可以说是充分考虑到了消费者的感受,网友也是纷纷点赞。
的确,扫码点餐对不太会使用手机甚至没有手机的人很不友好,即使是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也未必就一定方便。举个例子,你到了一家汉堡店,就想吃一个鸡腿堡,是直接告诉店员方便,还是先扫码关注,再去从电子菜单里找到鸡腿堡,最后下单付款方便?当然是前者。但是有些餐厅却放着方便不用,强迫消费者使用更复杂的方法,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更何况,扫码点餐不仅是方不方便的问题,还涉及个人隐私和个人权益的问题。大部分餐厅设定的扫码点餐,都附带有获取微信信息、关注餐厅公众号等步骤,这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点餐时间,更增加了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很可能使消费者的隐私受到侵犯。
退一步说,即使扫码点餐完全便捷,且不会侵犯到消费者隐私,那餐厅就能强迫消费者接受了吗?当然是“不能”,因为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即可以选择扫码,也可以选择使用纸质菜单。餐厅最合理的做法,是两种点餐方式同时提供,由消费者自己选择。
不光点餐是这样,其他涉及到手机扫码的商业行为也都不应损害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利。比如商品支付的问题,商家固然可以提供移动支付,但不应该因此拒收现金,这既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尊重,也是对人民币的尊重。针对这一点,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明确指出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现金是我国境内最基础的支付手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各类主体均应尊重公众支付方式的选择权,在确保现金收付渠道畅通的前提下,可为公众提供合法安全的非现金支付工具。
无论是南京市消协的回应,还是央行的公告,出发点都是保障消费者权益,保障民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要知道,科技进步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如果到头来让人必须服从于科技,那就本末倒置了。
如今,5G时代已经到来,移动互联网技术愈加发达,在不远的将来,使用手机扫码点餐和移动支付必然会成为大多数人的消费习惯。但习惯不等于必然,任何时候消费者都有权决定以何种方式点餐或支付,而任何机构、任何商家都应当尊重这一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