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民健康 为建设高水平健康之城建言

厦门日报 2020-12-28 09:48:24

2020-12-28 09:48:24

四十年追风踏浪、砥砺前行,厦门经济特区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与特区“同呼吸、共命运”的参政党地方组织,农工党厦门市委始终奔走在为厦门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的第一线,立足医药卫生界别优势,将参政议政重点领域聚焦到如何提升城市整体健康素养,以健康事业增强群众获得感,为特区未来发展积蓄动能,由此开启了为“健康城市”建设议政建言的征程。近20年来,农工党厦门市委共向各级各部门报送信息1500多篇,被采用700多篇;提交政协提案300多件,一半涉及医疗卫生和人民健康。

持续关注大健康议题

多领域推动“健康城市”建设

早在2008年,农工党厦门市委就关注到国际上关于“健康城市”的发展理念,在次年举办的厦门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富有前瞻性地提出《把“健康城市”作为厦门发展的新目标》的大会发言和提案,得到了高度评价,在社会上引发广泛反响。建设“健康城市”被纳入我市“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成为厦门的城市发展目标。

建设健康城市,实质上是政府动员全体市民和社会组织共同致力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健康促进过程,是建立一个最适宜人居住和创业的城市的过程。多年来,农工党厦门市委持续为“健康城市”建言献策,开展了一系列相关课题研究,内容涉及养老服务、残疾人救助、学生文明教育、心理咨询业发展、城市绿化、垃圾处理、公厕规划建设等与“健康城市”有关的广泛领域。

农工党厦门市委《关于完善我市餐饮健康安全监管的建议》的提案,促进了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推广;《关于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制度的几点建议》的政协大会发言和提案,被列为2018年市政协三件重点民生提案之一;《关于加大政策支持提升我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相关建议》的提案,促成市财政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扶持力度;《关于新人口政策下儿童健康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的提案,促进有关部门加大对儿童健康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获评2019年市政协优秀提案。

这些凝聚着农工党党员智慧和汗水的建议不仅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积极参考,有些甚至对全国医疗卫生事业都产生一定影响力:2013年,农工党厦门市委“发展健康服务业”的建议被农工党中央采纳,作为提交全国政协大会的书面发言和提案。农工党中央在全国开展了相关课题调研,调研报告得到国务院的重视,推动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2015年,农工党厦门市委在调研厦门分级诊疗做法的基础上,向农工党中央提交了《以慢病管理为抓手,稳步推进分级诊疗》的建议,被农工党中央作为全国政协大会发言和提案,又被全国政协作为重点提案,推动国务院《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厦门的分级诊疗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分级诊疗“厦门模式”成为全国医改的典型并在各地得到推广。

进入新时代,中共十九大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到国家整体战略层面进行系统谋划,建设“健康城市”也成为厦门坚定不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载体。去年10月,我市召开“健康厦门”建设大会,站在新时期新高度全面谋划,作出了坚持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共建共享,把厦门建设成为高水平健康之城的重要部署。

呼吁完善医疗急救体系建设

推动空中急救通道开通

医疗急救能力不仅反映了一座城市的保障水平和文明程度,而且事关群众生命的“安全线”。在2015年厦门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一份《应对城市快速发展 完善医疗急救体系》的大会发言引起广泛关注,提出建议的正是农工党厦门市委。

在调研我市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时,农工党厦门市委发现,随着我市人口急剧增长和群众需求的提高,医疗急救不足的矛盾日显突出,在医疗急救的法规体系、医疗急救的投入和组织、立体急救网络的建设、医疗急救知识的普及、急救设施的配套维护和急救人才的使用等方面,都存在不少亟待完善的地方。农工党厦门市委通过大会发言和提案呼吁,要扩建急救中心、增加急救车辆和急救点、拓展急救模式、培养引进人才和鼓励社会参与等,全方位加强我市医疗急救体系建设。

市政协将该提案作为年度重点提案,组织有关人士前往上海、杭州、福州和泉州学习考察,进一步完善提案的建议,促成了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医疗急救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市不断增设“120”急救站点和救护车辆数量,提升急救效率;市医疗急救中心与全市各大医疗机构建立协同救治协作机制,共同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儿童危重症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创伤救治中心五大中心建设,我市医疗急救能力和社会参与急救意识不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已建成海陆空立体医疗急救体系,其中,空中医疗急救通道的开通也与农工党厦门市委的建言献策密不可分。

2016年,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日益拥堵,可能造成急救“遇堵”的难题,农工党厦门市委调研了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和民营企业“金汇通航”等,评估厦门开通“空中120”的条件,向市政协提交了《开通我市空中医疗急救通道的建议》的提案。

农工党厦门市委建议,应把建设空中医疗急救通道提上政府工作日程,制定厦门市急救网络航空医疗救援管理制度、医疗急救规范,加强对医疗急救人员的空中救援技能培训;在各主要大医院设置规范化直升机停机坪或垂降通道,或在医院附近利用空旷场地设立直升机平台,配备相应的救护转接设备和人员;加强对直升机救援人员的医疗急救培训等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采纳。

2016年11月 11日,“厦门市航空医疗急救站”和“厦金湾急救站”授牌成立,市卫健委与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上海金汇通航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分别签订“厦门航空医疗救援”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我市空中医疗急救通道正式开通。这不仅惠及全市百姓,还为厦门周边地区的危急重症患者争取了更多救治机会。

2018年11月30日,一名在泉州市德化县中医院住院治疗的8个月患儿,因病情恶化需要紧急转院厦门,厦门立即启动直升机空中救援。仅113分钟,患儿就从德化顺利转运至厦门,进入厦门市儿童医院ICU病房接受救治。这成为厦门首例外地患者通过直升机转到我市就诊的成功案例。

在疫情防控中履职尽责

展现新时代参政党担当

参政议政奋勇当先,服务社会亦当仁不让。在特区40年发展历程中,农工党厦门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农工党党员,一次次用行动书写新时代参政党的责任与担当。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带来了重大威胁。面对疫情,农工党厦门市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响应号召,逆行而上,积极主动投入到抗击疫情工作中。

江贵源、王淼、丁伟红等三位农工党党员响应市卫健委号召,先后奔赴武汉抗疫最前线。在病毒特性、传播途径、治疗方案都尚在摸索阶段的时候,他们顶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安全风险,以巨大的勇气逆行向前,顺利完成援鄂工作。

400多名农工党党员中断春节休假返回工作岗位,投入疫情防控一线。第一医院杏林院区是厦门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农工党党员、杏林院区院长郑超带领全院职工仅用5天时间,就改造完成32间负压病房;农工党党员林志君是肺科的医生,他的爱人是医院的护士。他们夫妻俩从大年初一就坚守在岗位上,连续20多天没回家,每日工作到凌晨,连打电话回家的时间都没有。

农工党党员张怡盾是一名疾控人。从1月26日初次近距离接触新冠肺炎患者开始,他直接参与了50个境内外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报告撰写,排查了数千名密切接触者。他与同事合作培养出好几株新冠病毒毒株并送往国家疾控中心测序,为疫情分析研判、疫苗研发及药物筛选等工作提供了最直接的依据。

社区医生是抗击疫情的“守门员”。农工党市委常委、思明区嘉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林海南制定了厦门市社区医疗机构第一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处置应急预案,组建10个社区防控小分队和1支流调机动队开展入户随访登记和健康管理。

我市各医院、各级疾控、检验检疫等职能部门以及社区,都有农工党党员义无反顾的奋战身影,他们英勇无畏的行动守护了百姓平安,为我市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工党党员还积极捐款捐物,在疫情防控和“爱心厦门”建设中汇聚强大的爱心力量,邱瑞武、邱文敬、涂满章、郭东宇、童小丽、柳咏枝、李玉柱、陈瑛彬、杜黎琼、洪斌、颜建春、颜殷红等通过各种渠道捐款捐物累计863万余元。

农工党党员也没有忘记用好参政议政的“利器”,针对疫情防控中发现的问题和线索,提出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如“做好社区防疫的细节建议”“尽快统一全国健康码助力复工复产”“完善武汉来厦人员防疫措施”等有关抗疫和复工复产相关信息80多条,为各级党委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贡献力量。

【特色品牌】

推广健康理念

开展健康服务

农工党厦门市委把“健康城市”作为参政议政重点品牌的同时,还将“健康城市”的理念贯彻到社会服务活动中。十多年来,农工党厦门市委除了开展送医送药、义诊咨询,还拓展更多的活动平台和形式,广泛宣传“健康城市”的理念。例如,邀请钟南山院士为市民开展健康讲座,举办“健康一夏”市民音乐会,联合《厦门日报》开通市民健康热线和名医专栏健康宣传,联合《厦门晚报》举办名医进社区活动,将防病知识和健康理念送到基层,每年在我市乡村、社区和周边地区开展医疗咨询、心理健康和心肺复苏指导培训等活动,每年受益群众近万人次,在厦门形成了“农工党关注关心健康”的社会形象。

农工党厦门市委还捐资在宁德福鼎分别新建和扩建一所农村卫生院,与农工党宁德市委在霞浦县总医院联合举办“同心名医工作室”,邀请厦门、宁德的医疗专家为霞浦县的医务工作者开展医疗技术和管理讲座,开展义诊咨询,服务当地群众。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