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的力量托起城市美好未来——写在“爱心厦门”建设一周年之际
厦门,这座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再次以爱而闻名。
去年12月26日,“爱心厦门”建设动员大会举行,全面部署“爱心厦门”建设工作,深入实施爱心助残、爱心敬老、爱心济困、爱心扶幼、关爱特殊岗位工人等“五大爱心行动”,深化推进爱心结对、倡导爱心捐献、优化爱心志愿服务、营造爱心文化等“四项工作机制”,让厦门这座本来就充满爱心的城市奔涌出大爱的磅礴力量。
“爱心,是人类心灵深处绽放出的最美花朵。让我们与爱同行、以爱筑城,让爱的种子在每一个人的心田生根发芽,让爱的温暖洋溢在厦门的每一个角落,用爱的力量托起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美好未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胡昌升热情洋溢的讲话,激发全市人民更加自觉地奉献爱心、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用心用情用力建设“爱心厦门”,真正让爱心在厦门上空恒久激荡。
为推进“爱心厦门”建设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形成强效态势,我市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市委副书记任执行副组长的“爱心厦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爱心办负责日常统筹协调工作。市委副书记、“爱心厦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执行副组长陈秋雄主持召开联席会22次,组织各类专题调研37次,形成“周报+例会+督办单”全链条工作法,大力推进“五大行动”,抓实“四项机制”,研究解决重难点问题,不断拓展爱心领域。
翻开厦门过去一年的爱心日历,我们发现,既有奔腾浩荡的爱心大河,也有无数汇集着爱的涓涓细流。
在大街小巷,“红马甲”志愿者们日夜奔忙,协助疏导交通,参与疫情防控,倡导垃圾分类,小小的善举温暖着整座城市;在公交车上,陌生乘客用手机为写作业的孩子点亮一束微光,温馨有爱的一幕感动了全国数百万网友;假日里,机关干部走进结对帮扶的困难群众家中,把问候与鼓励送进困难户心里,用心用情践行爱心行动;寒风中,环卫工人走进爱心驿站,喝上一碗热腾腾的姜茶,驱走了寒意……对厦门来说,爱心就像呼吸,一刻都没有停止。这些凡人善举的背后,蕴藏着人间大爱,已经和岁月一起刻入这座城市的记忆。
厦门,这座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的魅力之城,这座胸怀大海、热情包容、向上向善的爱心之城,牢记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怀揣大海的波澜和白鹭腾飞的梦想,用道德之美、向善之魂标刻城市文明新高度。大音希声、大爱无疆。爱的种子已经播撒在这片写满传奇的热土上,浸润于市民群众的日常行为中,镌刻在城市精神的最深处,凝聚起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力量。
爱心结对精准帮扶有效帮扶
“阿婆,我们来看您啦,给您送来了汤圆。今天是冬至,晚上记得吃汤圆!”21日下午,共产党员、厦门市第三医院副院长黄建隆和同事们拿着食用油、大米、方便面、汤圆,来到同安区洪塘镇三忠村,看望慰问爱心结对帮扶的68岁贫困残疾老人纪碧霞。
纪碧霞老人患有脊柱畸形,无法直起腰,独自一人居住在旧宅里。老人没有劳动能力,主要靠每月2000多元的失地养老保险以及子女的接济,生活较为困难。
“阿婆,最近身体怎么样?还会胸闷气短吗?”作为一名心血管内科专家,黄建隆拿出听诊器,为老人听了听心脏杂音,“目前情况比较好。如果身体不舒服,家里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给我打电话。”黄建隆和老人亲切地促膝交谈。
“黄院长工作很忙,但经常过来看望我,了解我的身体状况,还送来慰问品和慰问金。前不久刚送来棉被,这次又上门关心,真是太感谢啦!”纪碧霞感动地说。
走亲戚、问冷暖,叙真情、解难题。党员干部的到来,如同一缕缕阳光、一股股暖流,温暖着困难群众的心。
爱心结对,我们与你在一起。去年“爱心厦门”建设动员大会之后,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党支部和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与困难群众进行结对,结合“双报到”开展走访慰问,落实“五必到”关爱制度,积极协调解决结对对象的合理诉求,确保精准帮扶、有效帮扶。
点滴行动,汇聚爱的合力。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742名党员干部、3910个党支部与困难群众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慰问帮扶金额累计超过1200万元。
一次帮扶、一次捐赠、一声问候,让爱走进困难群众的心田。党员干部倾情倾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用大写的“爱”字,定格一个个温暖瞬间,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撑起爱心之城的灿烂星空。
鹭岛街头处处展现爱心风景
“您好,这里有各种零食和饮料,欢迎选购。”上午10时,位于思明区松岳路的“爱心屋”一开张,32岁的沈龙辉准时到岗工作。沈龙辉有语言障碍四级残疾,虽然咬字不太清晰,但他仍然主动热情地向前来爱心屋消费的顾客介绍商品。
“厦门是一座充满爱的城市,每天前来‘爱心屋’消费的热心市民真不少。”沈龙辉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残疾人,他渴望有一份工作,能够自食其力。在‘爱心屋’每天工作四小时,一个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筼筜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推荐的这份工作强度不大,收入稳定,很适合我。”沈龙辉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爱心屋”是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和社会各界献爱心的重要平台。目前我市建成并运营“爱心屋”46家,实现全市各镇街全覆盖,共安置残疾人(含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属)133人。通过线上、线下多平台销售,实现营业总收入1444.64万元。残疾人迈出家门,走进“爱心屋”,走上工作岗位,实现自身价值,拥抱美好生活。
今年9月,我市首条“爱心街”——海沧区东孚爱心商业街正式启用,集合爱心援助中心、爱心屋、爱心商户、爱心驿站等多种“爱心元素”,建立了爱心企业为经营主体、收益归残疾人所有的“爱心屋”经营新模式,打造“爱心厦门”建设新名片。
市直各单位、各区持续发动党员干部走进“爱心屋”,了解“爱心屋”的运营、货物供应等情况,积极提出建议,并开展爱心助残消费,截至12月中旬,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干部累计爱心助残消费615万元。广大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增加爱心屋销售收入,让奉献爱心成为城市新风尚、发展正能量。
和爱心屋一样,成为展示爱心厦门窗口的,还有一座座为养路工人、环卫工人、公交车司机、快递员等特殊岗位工作者提供贴心服务的爱心驿站。
记者近日走进一间“交通一家亲”爱心驿站,这里整齐地摆放着休息桌椅,烧水壶、微波炉、应急药品箱、手机充电器等设施一应俱全,向一线养路工人、公交司机、出租车司机等特殊岗位工人免费开放。
上午11时,市交通局公路中心的几位养路工人刚刚结束了上午的工作,来这里歇脚休息。从早上6时开始上路进行路面保洁、绿化修剪、查看沿路树木的病虫害,他们已经在户外连续工作了5个小时。走进爱心驿站喝杯热茶,暖暖身体,翻阅报纸,话话家常,享受片刻休闲时光。
“厦门的大街小巷新增了许多爱心驿站,我们工作累了,路过时就进去休息。夏天在户外待久了感觉快要中暑时,进来喝一瓶正气水解解暑;冬天天冷时,进来喝一杯姜茶暖暖身。有时进行绿化修剪,手不小心受伤,爱心驿站还备有创可贴和药水可以应急。”说起爱心驿站,养路工人吴瑶平充满了感情,“这里就像我们的一个温暖的小家。”
伴随着“爱心厦门”建设的持续推进,那些为城市的文明和美丽付出辛勤汗水的劳动者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这座城市对他们的关爱。目前我市已设置投用“交通一家亲”爱心驿站287个,服务人群涵盖养路工人、交通系统内公交司机、出租车司机等劳动者。面向环卫工人设置516个环卫工人爱心驿站,满足90%的一线环卫工人工间休息需求,基本实现每一公里半径范围内覆盖一个环卫驿站,辐射范围和功能服务位居全国前列。
因爱驻足,为爱停歇,把爱传递。一个个“爱心驿站”的出现,是爱心厦门建设的生动注解,是对特殊岗位工作者辛苦付出的最好回馈。
一双绿色的“手”托起一颗火红的“爱心”,代表着奉献,代表着希望——张贴在“爱心屋”“爱心驿站”“爱心广场”等设施的统一标记,传播着爱心理念。耳濡目染中,满街的爱心元素融入群众的生活,走进百姓的心里。
结合“岛内大提升”和筼筜湖片区“文化大提升”项目,我市将把白鹭洲西公园打造成爱心主题公园,涵养向上向善的爱心风尚;将江头街道江华社区“宏和号”采血车保留改造成固定采血屋,续写善行义举,传递爱的力量。
如今,走在鹭岛街头,夜间及时亮起的道路指示牌、坐轮椅可进入的无障碍公厕及电梯、实时显示车辆信息的电子公交站牌、让残疾人出行更便利的无障碍公交车……厦门不断完善新建公共设施,从细微之处入手,为各类人群提供便利和关怀,逐渐构筑起有爱心、有温度的城市“大文明”。
一座城市,因为有爱,才会让人心生向往。市民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和亲身体验、共建共享中,增添了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获得感,也更加主动地伸出援手、奉献爱心。
把资源和力量投向最急需人群
粉刷一新的墙壁、洁净光滑的地板、红色的床垫透着喜气。屋子宽敞明亮,阳光从窗外洒进来,带来暖意融融。
“新房子既宽敞又亮堂,还有独立的卫生间,住得特别舒心。”两周前刚刚乔迁新居的沈土金一家人喜气洋洋,正在为新家贴上火红的新对联。
75岁的沈土金是同安区莲花镇澳溪村村民,年老体弱没有经济收入,妻子智力二级残疾,也没有劳动收入。夫妻俩没有子女,每月领取1386元低保金。
沈土金夫妻原来居住的旧瓦房年久失修,被鉴定为危房。旧瓦房为多个兄弟共有产权,无法申请翻建。遇到台风或大雨天气,旧瓦房有坍塌的危险,在镇村干部的提醒下,沈土金夫妻只能暂时搬到邻居家躲避风雨。
莲花镇政府及村委会了解情况后,经过协调,今年初审批下发了新建宅基地准建证。今年5月,沈土金提交了危房改造补助申请。同安区民政局等部门经过实地查勘,确认其资格审查合格,同意沈土金按照相关建造标准进行建设。多部门齐心协力,积极推进“爱心厦门”建设,落实落细“爱心济困”工作,保障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就在上个月,90平方米的新房建好了,并通过同安区相关部门的验收。前两天,沈土金领取到危房改造补助金13.5万元。沈土金夫妻俩选了一个好日子,满心欢喜地搬进了新家,亲戚邻居都来放鞭炮祝贺,夫妻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总有一些暖心瞬间,让人心生感动;总有一些温情故事,让人热泪盈眶。
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在“爱心厦门”建设过程中,我市把资源和力量投向最急需的人群、最迫切的领域,让每一个最需要帮助的群众都能感受到爱的温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
由于花费昂贵,罕见病救助是世界性难题。我市首创“医疗保障+慈善捐赠”的重特大罕见病患者救助机制,创新“患者承担一部分、药企让利一部分、社会共捐一部分”的“1+N”模式,织牢织密社会保障网,汇聚强大的爱心力量,为身患重特大罕见病、因为昂贵的治疗费面临救治困难的患儿提供帮助。首批救助3名罕见病患儿,共筹措爱心资金近80万元。爱心接力,创造生命奇迹,这些急需“救命钱”贫困家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城市的文明之光,需要每个人共同点亮。我市通过设立“爱心厦门”专项基金,引导市民群众广泛参与爱心捐赠,累计接收捐款1972.16万元。重特大罕见病患者救助筹措的爱心资金,就来自“爱心厦门”专项基金。星星之火汇成真善美的温暖光源。大爱,如涓涓细流,在这里汇聚成海,生生不息。
同时,我市出台《“爱心厦门”建设专项基金管理办法》,规范专项基金的管理和使用,让爱心基金取之社会,回馈社会,并将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全城献爱,以空前力度建设爱心之城。一项项爱心创新举措层出不穷,感动人心的温暖画面,每天都在这座城市上演。
今年2月底,一箱箱贴有“爱心厦门”标识、由奥佳华集团捐赠的价值300万元的医用级空气净化器整装发车,驰援湖北,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的健康保驾护航。疫情发生后,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纷纷捐款捐物,有力支持疫情防控,展现了同舟共济的大爱情怀。
市市场监管局在福建省率先创建“爱心食物银行”,目前已设立捐赠点130家,将爱心食物由街道统筹发放给有需要的困难群体,累计捐赠食品货值达144万余元。
24小时学生心理援助热线开通了,并作为2020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4位接听人员,其中至少有1位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畅通心理求助渠道,全天不打烊,用爱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护航。
用爱拥抱每一天,用心感动每个人。“爱心厦门”建设如同春风化雨,将“善”刻进每一个厦门人的脑海,将“爱”写入每一个厦门人的心田。
有一种力量温暖人心,爱心资源已投向社会最急需的人群、最迫切的领域,精准帮扶、有效帮扶落到实处;
有一种力量成风化人,爱心景观建设持续推进,爱心元素盈满整座城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已成市民自觉;
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拓展爱心领域,培育爱心品牌,打造厦门样本,树立全国标杆的美好愿景就在眼前……
站在新的起点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的厦门,将以涌动的爱心铺就文明的底色,用永不停歇的爱心接力,用恒久不息的爱的力量,托起城市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