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脉(三)隔断的半屏山 割不断的两岸情

两岸新新闻 2020-12-26 22:29:23

2020-12-26 22:29:23

在温州洞头流传着一首民谣:"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洞头,一半在台湾"。温州的半屏山位于瓯江口外的洞头区,而台湾的半屏山则位于高雄的左营。一湾海峡,你在这头,我在那头,传唱于海峡两岸之间的这首民谣, 不仅让两地结下不解之缘,也唱出两岸同心盼团圆的愿景。

洞头半屏山,犹如屏障横断大海,威镇巨澜,怒截狂涛,被誉为"神州海上第一屏"。洞头作为闽南文化和瓯越文化交汇地,海岛上超过半数人为闽南后裔,祖先来自厦漳泉,操闽南方言,与台湾同胞同根同源。目前,洞头台胞台属共有1.9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洞头台湾两地寻根谒祖、探亲访友的人员更是逐年攀升。

温州洞头民俗文化专家 邱国鹰:(我们洞头离台湾多少距离?)正对着138海里,若高速公路,两个多小时就到了,很快,我们到的是基隆港,当时基隆港和我们洞头半屏山,民间贸易是相当繁盛的,和台湾那么多交流,自然就会想到台湾,什么时候他们能够上来看一看,或者我们去看一看。

邱国鹰已古稀之年,每年都会来半屏山看看当年和台湾同胞一起植下的相思树。身为洞头人,他从小听着两岸半屏山的民谣长大,他也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让两岸半屏山脚下的同胞能真正交流起来。在他的牵线下,2010年高雄参访团第一次来到了温州半屏山,当时双方还签署了《两岸半屏山合作协议*,促成温州与高雄在旅游、经贸、文化、农业等多方面交流与合作。邱国鹰说,台湾和大陆血脉相连,两个半屏山就是佐证。

温州洞头民俗文化专家 邱国鹰:以半屏山的碑亭为中心,我们立一个同根同源碑,两岸同根同源,然后携起手来实现祖国统一,第二我们都有海,那次带了台湾海峡的水,我们这边是东海的水,两岸的水源在一起,叫同注两岸水,同立同根碑,这就是根脉,一条根下来,很亲切。

台湾的半屏山,坐落于高雄左营区的莲池潭前,其中一面如被斧头劈过一般,像是一道展开的画屏,这也是被后人一直传为"另外半屏在大陆"的原因。两座半屏山,山名相同但景色却各异。相比洞头半屏山的大气,高雄半屏山不高,坡度也缓和,但植被丰富,风景秀丽。

台湾已故"乡愁诗人"余光中曾在2010年携夫人与小女儿,到访洞头半屏山。余光中夫人范我存表示,住在高雄的时候,就知道两岸都有半屏山,自己和余光中先生也一直对洞头半屏山心驰神往。

余光中夫人 范我存:当时就比较诧异,说怎么大陆会有一个地方,和高雄的半屏山同名,觉得是不是有什么连带关系,也都是讲闽南话,我们就觉得很亲切,就是一个同样的语言,同样的地理环境,人文也很相近,当然就会觉得说,好像就是同一个源头发展出来的。

游览之后,余光中先生还赠与洞头"洞天福地,从此开头"这八个字。这暨是余光中先生对"洞头"地名的全新阐释,也是他洞头之行的美丽余响,更成为了两岸半屏山文化交流的又一佳话。

余光中夫人 范我存:他们就叫那个地方做洞头,所以余先生才说这里就是"洞天福地",那里有一个地方就有石头写着"洞天福地","从此开头"四个字就是余先生添上去的,那当然就是表达两个地方的连结。

随着洞头和高雄间的交流愈加频密,2016年洞头海峡两岸同心小镇应运而生。这座背靠半屏山,以台湾元素为主题的特色小镇,正面朝大海,深挖内涵,努力绘就"两岸同心圆"。

台湾青年介绍海峡两岸同心小镇走访,我们左手边看到三栋主题馆,也是我们台青修建 改造入驻的,它们分别是同心会馆,cosplay馆,还有解忧杂货铺,都是融合一些台湾元素,(里面有卖一些台湾产品吗?)有,一些古早味的东西,那挺好的。

台湾青年史孟杰是高雄人,从小就知道两岸都有半屏山,怀揣这份好奇,两年前他来到洞头创业,目前在海峡两岸同心小镇里参与建设金岙101项目。这个项目由两岸团队对当地101栋石头厝进行改造,并注入台湾元素,要把洞头打造成"文创+旅游"的示范基地。

台湾青年 史孟杰:最早来的时候发现有很多石头厝,它是荒废的,没有人居住,然后我们就将它进行改造,改造的同时我们也促进当地一些就业机会,改善他们生活品质,促进旅游业发展,让两岸文化交流更具有意义。

悠悠乡韵,浓浓乡情,两座半屏山,共用一个名,两岸同胞本是一家,即便相隔再远,这份情缘仍将融入血脉之中,挥之不去,如同这两岸各持一半的半屏山……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