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火炬高新区:产业帮扶因地制宜 激发脱贫“造血”能力
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是国家扶贫办确定的“三区三州”脱贫攻坚重点县之一,也是厦门火炬高新区对口帮扶县。
自2014年定点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厦门火炬高新区尽火炬所能,急广河所需,倾注真情实意,拿出真招实策,投入真金白银,从产业、就业、消费到民生、教育,不断加大帮扶力度。截至目前,火炬高新区累计落实对口帮扶资金2.14亿元。综观火炬高新区在广河县的扶贫项目,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产业特色鲜明。
因地制宜招商引资 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得知厦门火炬高新区引进东西部产业协作项目的消息后,在晋江打拼多年、事业有成的临夏市人马丁没有犹豫,立即响应号召,决定回乡创业。2019年10月,马丁的鞋业公司与火炬的投资公司,在广河县合作创办了吉明鞋业,主要生产运动鞋、凉鞋,产品出口中东和非洲。
“我们工厂目前已经有150多名工人,其中建档立卡户58人,妇女占了绝大多数。”马丁说,经过培训,工人们已能熟练使用机床,许多妇女也在此完成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
今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马丁又有了设立口罩厂的想法。在火炬高新区和广河县政府的支持下,广河县新善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诞生了。作为甘肃省第一家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的公司,新善友为广河县乃至甘肃省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防疫物资保障。
截至8月底,广河县2020年新落户东西部产业协作项目5个,已完成投资600万元,累计带动182人脱贫增收。
产业招商项目的落地,不仅有力提升了当地“造血”能力,更逐步成为吸引外来投资的风向标。一大案例是,今年7月底,在马丁这位“招商员”的牵线下,有12名企业负责人到临夏考察。“相信‘以商引商’的作用将日益显现,为广河决战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程勇杰说。
架设多个电商平台 当地特产销路更好
位于临夏县的临夏·厦门中达电商园展厅内,摆放着黄芪、花椒、蕨麻、百合干等临夏州当地的各种特产,这些来自田间地头的特色产品,经过重新设计和包装,实现品牌化转变,并在电商平台的助力下抵达全国各地人们的餐桌。
2018年年底正式开园的临夏·厦门中达电商园,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在电子商务领域结出的一大硕果,也是火炬高新区携手厦门中达集团在临夏州合作开展电商扶贫的创新举措,园区内设有电商孵化中心、数据中心、农产品深度研发中心及生活配套设施等。
经过调研与摸索,中达团队意识到“只有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促进和带动农民持续增收”。2019年6月,“西有农时”品牌应运而生,在打造这一区域公共品牌的同时,中达团队还开设了多个电商平台官方企业店铺。
截至2020年6月,中达累计为临夏州培训电商人才87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40人。在电商平台开设店铺247家,累计销售额突破1.27亿元,稳定就业创业3个月的学员月收入超过3000元,个人最高月收入达10万元。
在广河县,电子商务产业同样为推进脱贫致富起了良好助推作用,预计可带动超100户贫困人口脱贫。
提升劳务输出水平 推动员工快速成长
火炬高新区弘信电子产业园内,机声隆隆的车间里,来自广河县的沙志龙正在机台设备旁有条不紊地作业。而在几个月前,这位24岁的小伙对生产线上的工作还不甚了解。
今年4月,火炬高新区依托大型企业集中管理、集中保障的优势,在玉晶光电、冠捷科技的基础上,新增天马微电子、弘信电子等企业作为劳务输转接收企业,既助力疫情防控期间园区用工大户企业复产复工,又保障临夏州建档立卡户实现就业脱贫。沙志龙就是通过劳务输转来到千里之外的厦门,成为弘信电子的一名产业工人。
通过以岗代训,马世祥成长得很快。“以前我曾在电子厂打工,但相比之下,感觉在厦门的这份工作收获更多。”开启管理岗位工作的马世祥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肯下功夫,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弘信电子人力行政中心总监卢燕祥说,公司结合为基层员工设计的成长路线和激励机制,为广河来厦员工提供专业化培训,因人施策,分类指导,力争把他们培养成知识型、技能型工人。
今年以来,火炬高新区已接收1443名以上临夏籍员工来厦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67名,稳定就业42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