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火炬”照亮广河小康路
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发力电商扶贫,深化劳务协作——
厦门“火炬”照亮广河小康路
一个是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一个是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三区三州”脱贫攻坚重点县,相隔2500多公里,厦门火炬高新区与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因东西部扶贫协作结缘。
开展定点对口帮扶工作六年来,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发力电商扶贫,深化劳务协作,厦门“火炬”照亮了广河县的小康路。截至目前,厦门火炬高新区累计落实对口帮扶资金2.15亿元,东西部产业协作累计引进企业8个,累计援建扶贫车间30个,吸纳贫困户就业930人。
拔穷根:做强特色产业
广河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方,是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大门”,过去由于资源贫乏,自然灾害频发,发展相对落后。2014年建档立卡时,广河县的贫困发生率为27.03%。
拔除“穷根”,厦门火炬高新区携手广河县,将着力点瞄准皮革产业这一当地特色优势产业。
广河县一直是西北地区皮革毛纺加工贸易强县,而且劳动力资源丰富。去年10月,吉明鞋业响应厦门火炬高新区的号召,落地广河县。一年多来,企业不仅吸纳了150多名当地工人,生产的运动鞋、凉鞋等产品也远销中东和非洲国家,成为产业扶贫的代表性项目。
厦门火炬高新区、广河县两地部门紧密协作,以商引商,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广河县2020年新落户步峰鞋业等东西部产业协作项目5个,注册资金合计6280万元,预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50人脱贫增收。
去年下半年,火炬高新区协同广河县三甲集经济开发区,盘活皮毛交易中心6万平方米商铺,建设厦门火炬—临夏广河东西协作产业园。园区依托皮革、毛纺、商贸等传统特色产业优势,重点引进福建制鞋、箱包、皮具等皮革产业链下游企业,并引导企业就近配套。
在广河县挂职的厦门火炬高新区干部程勇杰说,扶贫期间,他们也将火炬高新区先进的招商经验和服务理念带到了广河,为引入的项目保驾护航。
鼓钱袋:培育电商品牌
在厦门火炬高新区援建的广河县东西扶贫协作特色食品加工车间,牛羊肉、油炸食品、桃酥、八宝茶、甜醅子等五大特色食品体验区的产品琳琅满目。在这里,入驻企业既可以享受三年免租等扶持政策,产品还能通过线下体验与线上营销相结合的方式,卖到全国各地。
“车间在运营过程中,利用抖音、快手、头条等网络社交平台,打开了电商发展的突破口。”广河县电商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马春清说。
2018年底,火炬高新区携手厦门中达集团在临夏州合作开展的电商扶贫项目——临夏·厦门中达电商园正式开园。截至今年6月,中达累计为临夏州培训电商人才8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40人。在电商平台开设店铺247家,累计销售额突破1.27亿元。
“只有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才能更好地促进和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中达电商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6月,中达团队打造了“西有农时”区域公共品牌,进一步提升了临夏州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发挥高新区的资源优势,我们也为广河电商产品打开了销路。”广河县火炬联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伟军说,经过前期的接洽,厦门爱逸食品等企业向他们递来了橄榄枝,希望能够订购当地电商产业园的产品。
强技艺:深化劳务协作
“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钱养家,还学了手艺,人也越来越自信。”对于27岁的马梅兰来说,“燕之屋扶贫工厂”的到来,让她的生活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去年10月,作为厦门火炬高新区与广河县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之一的“燕之屋扶贫工厂”开业,马梅兰成了第一批入职的员工。一个月后,她从挑拣师提升为内检员,当上了车间管理人员,工资也从最初的2000多元提高到了4000多元。
多年来,火炬高新区通过引进东部企业、场地支持、设备支持、劳务奖补等方式,支持广河县扶贫车间做大做强。
“在为当地引入扶贫车间的同时,我们积极推动劳力输转,帮助有意愿的贫困户‘走出去’。”厦门火炬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4月,24岁的回族小伙沙志龙通过劳务输转来到厦门,成为弘信电子的一名产业工人。“工厂安排了专门的辅导员手把手教技能,随着职级的提升,工资也可以增加。一技在身,以后生活就不愁了。”沙志龙说。
疫情发生后,火炬高新区继续依托大型企业集中管理、集中保障的优势,在玉晶光电、冠捷科技的基础上,新增天马微电子、弘信电子等企业作为劳务输转接收企业,既助力疫情期间园区用工大户企业复产复工,又保障临夏州建档立卡户实现就业脱贫。截至目前,已输转1300多名临夏籍员工来厦就业(含临夏县、积石山县输转至天马微电子),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13名,稳定就业45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