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鱼三价!网友反映被饿了么“大数据杀熟”

海西晨报 2020-12-21 08:58:06

2020-12-21 08:58:06

小杨和小红、小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点一样的外卖,价格却相差不少。

如果不是跟家人抢着下单买外卖,使用饿了么多年的小杨不会发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下单点一份大丰收的外卖花椒乌鱼,他的结算价格是55元,小红的结算价格为48元,小新的价格只有45元。

不仅如此,小杨出示的多张截图中,他手机APP里所有门店的百亿补贴都比小新和小红少。这也意味着,他在这些门店叫外卖要花更多的钱,每家差价从2元至10元不等。

“太过分了!我使用饿了么的时间最长、频次最高,所以我享受的补贴就应该最少?这不是‘大数据杀熟’吗?”小杨表示,他之所以开饿了么会员,就是认为会员优惠力度必然会更大,“如今感觉自己的信任崩塌,太让人心寒了!”

[网友反映]

被饿了么“大数据杀熟”

记者通过家人、朋友、同事等十几部手机定位同一地点选择百亿补贴,发现相同的商家确实显示着不同的补贴金额,而且多个使用饿了么频次更高的用户能获得的补贴金额反而更低。

记者在网上以饿了么和“百亿补贴”为关键词搜索发现,许多网友通过知乎、微博、贴吧等平台反映饿了么这个活动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网友们晒出截图吐槽:“同一家店给不同用户的补贴能差14元”“相同用户在同一家店再次下单补贴会自动减少”“用户充会员之后消费反而要多花钱”……

消费者李先生日前也因为百亿补贴差价将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饿了么)告上法庭,要求其停止“大数据杀熟”行为,补齐补贴差额并赔礼道歉。李先生认为,被告利用行业垄断地位,通过“大数据杀熟”的技术手段,提供区别定价的方式,严重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反垄断法》《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侵害了自己作为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属于差别定价的消费欺诈行为,还存在违反《广告法》虚假宣传的情形。

[饿了么回应]

不存在“杀熟”,补贴随机

对此,饿了么表示,并不存在“杀熟”。百亿补贴是饿了么常态化活动,不是“广撒红包”的逻辑。百亿补贴的金额是随机的。规则上是由饿了么与商家共同出资。在补贴逻辑上,集中和聚焦补贴重点城市和商家,为商家持续吸粉,增加新用户的黏性。

[多方观点]

“杀熟”带来巨大经济利益

据业内人士介绍,“大数据杀熟”可为企业带来稳定可靠的收入。消费者的几块几毛钱或许不多,但由于用户数量巨大和使用频次高,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杀熟套路”通常是提高价钱,或减少优惠。提高价钱,就是对购物毫不犹豫的用户,平台会在适当时候给予一点点提价。而减少优惠,就是针对长期使用的用户,反而会减少优惠券或优惠金额,而给新用户或使用频次少的用户更多优惠。

记者采访律师了解到,如果平台存在“大数据杀熟”,可能涉嫌价格欺诈。《价格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不得以一切手段来对同等交易条件的消费者进行价格歧视。但由于采取打官司的方式维权成本较高,消费者维权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亟需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禁止这类违法行为。

[部门关注]

反垄断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令人欣慰的是,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特别提到,互联网平台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技术优势实行的某些交易行为,也需警惕是否构成“无正当理由对交易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实施差别待遇,排除、限制市场竞争”。在分析是否构成差别待遇时,可以考虑的因素包括:根据交易相对人的支付能力、消费偏好、使用习惯等,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等。也就是说“二选一”和“大数据杀熟”或被认定为垄断。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