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减负制度化 把教师还给教育

厦视直播室 2020-12-15 21:02:47

2020-12-15 21:02:47

前段时间,我们栏目曾关注过学生家长因为不堪批改作业的压力“怒退”家长群的事件。当时“退出家长群”引发了众多家长共鸣,教育部门也积极探索给家长减负。但与此同时,这也让教师们大倒苦水:会议多、评比多、表格多、抽调多,抽走了时间,分散了教学精力。教师太忙了,只好让家长分劳一部分作业。其实,国家层面早就关注到教师的减负问题,近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表示,“十三五”期间,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教师减负20条。目前全国20个省份已出台减负清单,预计年内所有省份将全部出台。那么,各省提出了哪些针对性措施,今后哪些非教学任务将被取消?一起去了解。

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 减少评比事项

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各种教学的、非教学的任务占用了各地基层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根据最近发布的《中国教师发展报告2019: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就、挑战与举措》表明,现在的教师工作强度很大,超过半数的教师每天的工作时长超过8小时,多数教师会利用假期时间工作,寒暑假不加班的教师不足五分之一。一年来,各地给中小学教师减负的行动紧锣密鼓地展开,各地次第出台的减负清单,明确指向这些事务。

就在上周,福建省印发《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清单在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规范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工作、规范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等方面明确作出18条规定,全面减轻教师非教学任务负担。

而上个月,湖南省也出台《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要求确保对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黑龙江、湖南、四川、云南等省份规定,不得开展未经同级党委审批报备的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活动。

严禁随意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

天津、湖南、海南、青海等地还提出,严禁随意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确需借用应履行相应审批备案程序,借用期限原则上不超过半年。

减少与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

此前,与教学无关的各种社会任务“进学校”成为新趋势,如扶贫、禁毒、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等各项工作都进入了学校,要求教师参加。对此,广西、海南、青海等多地针对不同类型活动作出具体减负规定。提出,开展文明、卫生、绿色、宜居、旅游等城市创优评先活动,原则上不得安排中小学教师上街执勤,不得摊派指令性任务,不得硬性要求参与网上宣传投票等活动。而教育部发出的中小学教师减负20条,也明确提出要统筹规范社会性事务进校园工作,不能把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和工作强制摊派给中小学,不能随意让学校停课出人出场地举办有关活动。

严管微信工作群

写不完的材料、填不完的表格、补不完的活动资料……在各类报道中,很多一线教师都感叹,经常开夜车、写材料,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了案头工作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工作群、公众号和App应运而生,不分时段的推送和强制参与的投票也让许多教师疲于应付。多省份在减负清单上都提到,减轻报表填写工作负担,规范微信工作群。其中,四川提出,不得简单以留痕作为评判学校和教师工作成效的标准,不得以微信工作群、政务App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等方式来代替实际工作评价。青海、广西则明确,不得硬性要求中小学教师关注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微信公众号。

专家说法:教师负担如何真减实降?

给教师减负,是优化教育环境、净化教育生态的关键性举措。那么如何才能让教师的大量非教学事务性工作真减实降呢?我们再去听听专家的说法。

专家表示,各地出台的这些内容对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政策所产生的减负效果,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各地要切实监督落实和执行减负的有关规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首先就必须要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要切实监督各地落实和执行减负的有关的规定,比如说明确要实现进校的检查项目要减半,而且不仅仅是项目减半,是老师参与去应付这些检查的这个精力确实就是不应该再挤占,要把教育教学的时间交给老师。

专家认为,进一步推进教育的管办评分离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是教师减负的重要抓手。推进政府向学校放权,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才能让老师们“轻装上阵”。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当前之所以行政部门可以跟学校老师布置这种非教学任务,是因为政府部门既是管理者又是办学者还是评价者,存在管办评一体化的问题,而且还把下达布置给老师的任务和老师的考核评价晋升挂钩,因此学校和老师很难拒绝行政部门下派的这些任务,因此要让老师能够安心进行教学,就必须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的自主权。

新闻观察:减负制度化 把教师还给教育

在去年12月,中办、国办发布中小学教师减负二十条之后,时隔近1年的时间,各省的减负清单陆续出台,对于这些减负清单的落地,你有怎样的观察和解读?

从意见到清单,我想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中小学教师的减负真正形成了制度化的保障,减负怎么减?有了具体可操作的政策依据。从福建省的减负清单来看,是对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工作、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这四大类事项进行了明确的规范。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过去压在中小学教师身上的包袱品类之多与负担之重。这些负担从表面上看,是教师承担了大量与教育教学不相干的事务,时间空耗、身心俱疲,而从根本上则是反映出了,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和教师管理方面存在着硬伤和不足。现在减负清单的出台,我想这是把教师归还给了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孩子,也标志着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正在趋向完善。

在对这些事务性的负担进行削减之外,关于教师减负,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加大教育资源的供给,首先是教师数量的配置,现在学校中还存在着师生比不达标,学生班额超标等问题,比如,在小学阶段,标准班额是45人,但是不少学校的班级人数都超过了这个标准,超标之外产生的负担最终还是落在了教师的身上。还有一个我认为,我们教育均衡化的建设还需要加速,也就是说从硬件和软件方面入手,缩小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减轻一些学校教师负担过大的问题。我想这两个方面都与教育资源的供给息息相关,而要补足这些短板,还不是一份清单可以解决的,还需要久久为功、持续推进。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