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契合时代发展步伐 改革势在必行
延迟退休年龄渐行渐近:为何要延迟退休年龄?
在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生育率逐渐降低的同时,近日,延迟退休又被重新提起并引发热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由早前的“研究制定”到“实施”,讨论多年的“延迟退休年龄”已成定局。那么,延迟退休有着怎样深远的意义,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1.76亿,占世界同年龄组人口的23.0%,大大高于我国总人口的世界占比。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法定退休年龄最低的国家之一。我国退休年龄制定于上世纪50年代,距今已经近70年了。如今,我国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快速上涨,使得养老金支出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2019年,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抚养比约为24%,即每100名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供养24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据预测,这一抚养比到2035年将上升至约49%,对养老金体制产生极大的挑战。
可以说,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延迟退休已经成为个人顺应预期寿命延长趋势、国家应对长寿风险冲击的一个必需的政策选项。
其实,早在2016年7月人社部印发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就已经提出制定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按照当时确定的时间表,延迟退休的具体方案会在2017年向社会正式公布,预计2021年正式实施。
虽然最终的方案在“十三五”期间没有如约而至,但记者了解到,过去五年,学界纷纷提出了一些其他方案,总的来说,渐进式、弹性退休赢得了更多共识。今年6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提出,针对中老年群体劳动参与率过低问题,近期需要做的重点工作是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2020年到2025年,将女性职工退休年龄逐步提升至55岁,女性公务员退休年龄调整至60岁;第二步,自2025年开始,逐步实施弹性退休年龄制度,用5-10年时间将全额领取养老金的年龄逐步提升至65岁。这就类似于很多发达国家实行的弹性退休制度。以美国为例,对于提前退休、正常退休和延迟退休等三种情况给予不同的养老金领取标准。
《中国发展报告2020》同样建议建立弹性退休激励机制。把退休年龄与养老金水平挂钩,鼓励低龄老年人自觉延长就业年限,减少提前退出劳动市场行为。如德国规定,每提前一年退休,养老金减发3.6%,而每延迟一年,养老金增发6%。
目前,“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细则还未明了,由此产生的争论中,最大的焦点集中在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的影响。反对者认为,延迟退休年龄会减少本可以腾出的就业岗位,造成年轻人的就业困难。此外,延迟退休年龄会降低企业创新能力,压缩有能力年轻劳动力的职业上升通道,甚至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还有研究认为,退休老人是帮助年轻一代抚育子女的重要力量,延迟退休会对提升生育率产生负面影响。
新闻链接:延迟退休脚步渐近,31省份各有多少劳动年龄人口?
通常,人口按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分为三个年龄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15-64岁年龄段为劳动年龄人口。这一年龄段人口占比的高低可以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流向。那么现在各省份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是何种情况呢?记者根据《2020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结合各地/统计公报数据,梳理统计了31个省份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
从31个省份的数据来看,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前十名分别是北京、天津、内蒙古、黑龙江、广东、吉林、辽宁、上海、山西和陕西。其中,北京以78.12%位居第一,天津以77.64%位居第二,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两大直辖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青壮年人口流入。
与京津类似情况的还有上海、广东、浙江和江苏等地。其中上海达到73.7%,位居第8;浙江达到72.91%,位居第13;江苏也达到了71.13%,位居第1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而近年来养老金支出压力较大的东北地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其实并不低。数据显示,2019年,黑龙江15-64岁人口占比为76.25%,位居全国第4;吉林这一比例为74.94%,位居第6;辽宁这一比例为73.88%,位居第7。专家分析,东北的人口流动性比较大,尤其是很多老年人过着“候鸟式”养老的生活,他们领了养老金却不在东北消费,所以整体来说东北的养老金负担还是很重的。
从31个省份的数据来看,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最低的10个省份分别是贵州、山东、湖南、河南、安徽、新疆、四川、重庆、西藏和广西。一方面,这些地方的人口大量外流到沿海发达地区;另一方面,这些地方的出生率也不低,0-14岁人口的占比较高,因此整体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就比较低。
【新闻观察:契合时代发展步伐 改革势在必行】
为什么要延迟退休年龄,你怎么看延迟退休年龄这件事?
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是50年代制定的,当时人口寿命、工作状态和现在是有差异的,就比如说按照现行的退休制度来说,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就可以退休。现在大家的生活状态和几十年前相比有很大差异,现在50岁的女性大多数都还有较强的劳动能力。50岁就退休从个人来讲,如果她还想要继续劳动换取收入,可这个年龄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其实不容易。如果不劳动,就闲在家里,那么对于社会来说就少了一部分劳动力。所以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人均寿命的增加,适时延迟退休年龄,对于大多数年龄大的人来说其实并没有增加太多负担,但这却是在完善我们的养老退休制度。制度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制度的制定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当制度跟不上发展步伐时,就需要改革。我国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随着人口结构、人均寿命等方面的变化,现行的养老制度目前遇到了一些挑战,为了能够契合国家发展大势,改革势在必行。
延迟了退休年龄后会有什么影响?
延迟退休年龄这一项改变,涉及到的影响面有很多。比如,在私企里工作的一部分人能够工作到退休年龄是比较难的,退休年龄延迟之后,一部分50岁以上的劳动者还需要面临找工作的问题,可我们目前的现状来看,这一部分人群被企业雇佣的可能性很低,可能会找不到工作。另外,还有人认为在企事业单位里,延迟退休年龄后留给年轻人晋升的空间就会压缩等等。
这些问题折射出的是延迟退休年龄制度实施之后,带来的影响面很广,要保障这项制度的顺利实施,我们需要改善的领域还有很多。就比如说,社会应该给年龄大的人群留有更多工作空间,现在50岁、60岁的人群还是有不小的劳动能力,有些岗位是需要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机会的,比如说现在一些服务行业工作量并不大,加上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去从事服务行业,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给年龄大的人有更多空间,一方面能够满足他们的就业需求,另外也能填补一些服务行业的空白。我们去日本、新加坡这些国家,你会看到很多出租车司机、餐厅服务人员都是老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机制,国外有些好的经验我们是可以借鉴的。这只是一方面,延迟退休年龄后需要完善的领域和机制还有很多,这是社会系统性问题,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应该要做好预判,在保障制度改革顺利的同时,更应该贴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