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驻村干部:激活农村产业实现“造血”致富

东南网 2020-11-24 10:58:36

2020-11-24 10:58:36

福建省税务局驻村干部蔡明强(左)在金税农场了解鸡鸭的养殖情况。东南网记者 陈楠 卢金福 通讯员 郑潇 章云 摄

福建省地震局派驻第一书记张永固(右)在田间了解蔬菜种植情况。东南网记者 陈楠 卢金福 通讯员 郑潇 章云 摄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福建足迹”暨“福建影响力”系列活动优秀案例展示

激活农村产业实现“造血”致富

东南网11月24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 卢金福 通讯员 郑潇 章云 文/图)近日,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指导,省委网信办、省委文明办、省扶贫办、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主办,东南网、“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承办的“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福建足迹”暨“福建影响力”系列活动优秀案例正火热征集中,全省各地、各部门单位积极推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案例。本期案例讲述我省驻村干部激发农村产业活力的故事。

宁德

靠山吃山 让村民富起来

贫困地区,贫在没有产业支撑,困在没有产业推动。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有力的抓手。寿宁县平溪镇溪底村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走出了一条“靠山吃山”、带动村民富起来的特色之路。

2018年12月,溪底村成立绿佳园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农户+党支部+合作社+企业”的经营模式,引进锥栗200多亩、福鼎大豪白茶苗22万株,将本村贫困户统一纳入合作社就业,2019年销售额达500万元,享受税收减免15万元;并将节省的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与县内龙头企业建立技术支撑和产品销售合作关系,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互利共赢的良好发展趋势,村民人均年收入从7900元增加到12500元。

“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溪底村村民刘三根说。几年前,他母亲的一场大病,让家里欠下4万多元的债务,如今村里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把乡亲们牢牢凝聚在一起,大家只需投入资金,有专人管理,年底就能分红,他自己还可以打工赚钱。一谈到这些,刘三根就笑得合不拢嘴。

“只有真正走进群众,贴近百姓生活,才能对农村整体环境有个大概了解。”福建省税务局下派到该村的驻村干部蔡明强说。溪底村还在充分掌握和深入分析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一家一方案”,提供了12项具体帮扶举措,其中一项即是光伏扶贫项目。2019年以来,村里分三个批次,投资50万元建设7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约6.5万元,持续受益20年以上,助推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福建省地震局派驻第一书记林苗禄(右一)在田地里了解蔬菜种植情况。东南网记者 陈楠 卢金福 通讯员 郑潇 章云 摄

南平

完善“造血”功能 托起致富希望

近日,南平市延平区茫荡镇宝珠村驻村干部张永固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农户的庄稼种植情况。

近年来,福建省地震局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首要职责担当,通过发展产业,从“输血”到“造血”转变,帮助山村旧貌换新颜,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2017年12月,省地震局干部张永固被下派到宝珠村担任第一书记。在确立了“以旅游为主,其他相关产业为辅”的建设路线后,村里太阳能路灯、安全饮水工程、机耕道工程、生态观光道路工程等一批批项目落地实施,不仅美化环境,还便于村民出行及游客观光。同时,还对古道、传统建筑进行了修复和修缮,做好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建设宝珠村民宿饮食一条街和宝珠山康养基地等。

“近几年来,福建省地震局协调各方先后投入了1000多万元,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居住环境整治,为村里创建优美整洁的旅游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张永固告诉记者,不少城里人来旅游,农家乐和民宿产业也得到了发展,目前有民宿30多家,总床位达到700多张。“有了旅游产业支撑,村民可以通过销售农特产品增加收入,旅游旺季民宿也有大量的用工需求,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张永固表示,2019年宝珠村全年游客达5万多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15人已全部脱贫,贫困村也脱贫摘帽。接下来还将进一步完善村里的景观道,让游客可以走进田间参观、拍摄,农耕体验,把已经闲置的小学改造成民宿,增加村集体收入。

南平市延平区塔前镇虎山村是省级贫困老区村,是延平区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之一。2017年12月,省地震局派驻第一书记林苗禄看到了这一优势,做起了“萝卜”的文章,他对村里的合作社进行了升级,成功注册“塔前虎山萝卜”品牌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产业带动,虎山村从原来的省级贫困村变成了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全村3户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顺利脱贫。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