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桥吊司机见证港口变迁

特区新闻广场 2020-11-15 22:30:43

2020-11-15 22:30:43

港口是一座城市开放发展的窗口,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年,厦门港也从当初的支线小港发展为国际大港,15日的浪花,我们带您去认识一位码头桥吊司机。

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海天分公司桥吊司机 陈树林:这个界面体现出来的一些信息是目前我们港区的一些靠泊的,正在作业的一些船舶,比如说现在正在卸船的一个阿联酋瓦法,正在装船的这三条。

在厦门国际航运科创中心,电脑屏幕上码头桥吊、拖车来回运转,一派繁忙景象,而这些,在这个距离码头现场1公里外的远程控制中心,就可以完成。陈树林说,穿着干净整洁的衬衫,远程操作桥吊作业,这些都是他之前不敢想,也想不到的事情。

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海天分公司桥吊司机 陈树林:我从05年进码头,到现在15年了,说实话进码头的时候想象不出现在可以变化成这样子。

换下衬衫,穿上工装,趁着现场调试设备的机会,陈树林带我们来到了他最熟悉的码头岸线,要讲述港口的巨变还是要从这一条条停靠的船舶,和一个个集装箱开始说起。在距离地面40米的桥吊驾驶室,陈树林一坐就是12年,从刚大学毕业的青葱小伙到现在接近不惑之年的码头技术骨干,每天与集装箱打交道的他,也深切感受着港口这些年来日新月异的发展。

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海天分公司桥吊司机 陈树林:那时候刚毕业不久,以前的桥吊没有这么多,没有22台,以前的(集装箱)堆存量没有像现在这样子,以前(集装箱)只有两三层高的样子,以前我们上班的时候,基本上作业是3、4个小时(做完),然后就下来休息了。08年以后整个(集装箱)增长速度就很快,2008年到2014年,那个时候上班就很忙了。基本上我们来的话就是上机,到下机可能就需要7、8个小时才能进行一个换班。

万船鳞集,融通世界,经济特区建立40年,厦门港也已从最早的支线小港,发展为通达53个国家和地区的147个港口的世界级千万标箱大港,作为特区的“同龄人”,在与港口共成长的岁月里,陈树林见证着港口的蝶变,更欣喜于这样的发展。

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海天分公司桥吊司机 陈树林:现在整个港区,基本上都在作业,场内的基本上都有一两百台的车在穿梭,很忙的,真的很忙。 这个变化真的是非常明显。整个发展,真的是日新月异,每天都在产生不同的变化,对于后续,我们的码头工作,我们充满了一个非常大的期待。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