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惠民保”为什么那么红?
“惠民保”成健康险领域“网红”
“惠民保”近期成为社会的热议话题,其全称是普惠型医疗保险。从今年9月以来,福建省、安徽省、山西省、北京市等地都陆续上线“惠民保”产品,目前国内已经有40多个城市先后落地,还有诸多城市正在酝酿推出。与曾经的百万医疗险类似,惠民保也以其“价格低、投保门槛低”的特点迅速吸引了大批投保人,成为健康险领域的“网红”。对此类产品的讨论也随之而来,几十元的惠民保到底值得买吗?如此低的价格真的能实现上百万元保额吗?消费者在参保时又该注意哪些问题?
北京“京惠保”上线一周 投保人数超50万
今年10月15日,北京京惠保产品上线,本市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均能以每年79元的统一价格,获得最高200万元的保险保障和18项健康服务。与市面上其他商业健康险相比,北京京惠保参保门槛低,只要是北京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均可参保,不限年龄和职业,不限身体健康状况,无需体检和健康告知。保费价格统一为每年79元,不设差异化定价。北京市民通过关注北京京惠保微信公众号就可进行线上参保。价格低、门槛低,购买又便捷,一时间吸引不少市民参保,10月26日,北京“京惠保”发布数据称,该产品上线一个星期,投保人数便已超过50万,平均几乎1秒钟就有1人参保。
40多个城市落地“惠民保”
其实,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或省份推出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所谓“惠民保”,是指在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政府主导、商保承办、自愿参保、多渠道筹资”的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2015年6月1日推出的深圳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是我国第一款“惠民保”产品。近年来,国内40多个城市先后落地“惠民保”类项目,近两个月更是有10多个城市密集推出相关产品。
惠民保打起价格战
已上线的各类“惠民保”产品,保费集中在百元以下:福建首个省级普惠型补充医疗险“八闽保”保费为69元,“吉湘保-邵阳惠民保”和广州“惠民保”只有49元。各城市的“惠民保”产品健康告知也相当宽松,从保障内容上看,理赔范围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十几种重大疾病的特药部分。但要注意的是,根据多款产品的《投保须知》,虽然用户可带病投保,但条款中会有关于既往症的约定。
业内人士:买保险得选适合自己的
如此低的价格,这款保险的保障如何?梳理各惠民保的条款发现,多数仅限当地参保人员投保,相较于其他健康险,其投保条件宽松,无等待期、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不限参保类别、不限既往症人群均可投保,但对投保人之前部分重大既往症有除外责任。保障责任看,虽然“惠民保”可以满足在医保基础上进行“二次报销”,还能报销部分医保外的特药,但保险从业人员提示,“惠民保”由于具有普惠性质,保障程度相对门槛更高的百万医疗险而言仍稍显不足,例如免赔额比较高,部分高端仪器、靶向药、进口药等无法报销。业内人士提示,消费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配置更全面的保险产品,不能因为“惠民保”价格低就“闭眼买”,应充分了解投保和理赔各类事项。
走多远?“惠民保”还需多方面完善
业内人士还表示,“惠民保”借助年初国家和行业层面的政策东风,拓宽了商业保险的可保人群范围,对普及保险教育、提高居民保障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惠民保”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与普通医疗险可随时投保的特点不同,目前各地推出的“惠民保”都采取集中一段时期投保的模式,到期即关闭,保障期间为一年。至于到期之后如何运行,承保规则、保费是否将进行调整等,目前大多并不明确。另外,不同地方的“政府指导”参与机构不同,指导程度不同,投保率也参差不齐。同时,“惠民保”价格低廉、不限年龄的特点,也为保险产品后期成本控制带来了挑战。业内人士认为,“惠民保”要持续稳健运营,将“惠民”落到实处,还需要从规范、细化、监管等多方面进行完善。
新闻观察:“惠民保”为什么那么红?
“惠民保”为什么那么“红”?
我觉得原因有三。首先,性价比相对高。我们注意到,各地“惠民保”的产品差异不大,主要总结为“两低一高”:保费低、投保门槛低、保额高。今年8月,厦门也推出了自己专属的“惠民保”产品,叫做“鹭惠保”。只要是厦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出生满28天以上,不限职业均可购买。花60元,最高能保150万,保障期限一年。这么一看,性价比是真高。
其次,有政府“底色”。由于各种原因,很多老百姓不相信商业险,更不愿购买商业险,得病住院了,全都得靠社保。因此,导致社保压力增大,年年拓展用药范围,提高报销封顶线,但老百姓依然觉得,自费项目太多了,看不起病。为此,各地政府与保险公司合作了“惠民保”这类商业惠民保险,用来补充社保报销的局限性。比如,厦门人的“鹭惠保”,当时就是以翔安区为示范点开展的。看到有政府参与,百姓的接受度也相对就高了。
第三,有跟风蹭热度之嫌。在保险业界,2020年被称为“惠民险元年”,“惠民保”产品遍地开花,迅速席卷健康险市场。一时间,“惠民保”和百万医疗险的关系还成为了市场热议的焦点,关注度不断攀升,想不成为“网红”都难。
“惠民保”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产物 “行稳”方能“致远”
褪去热度,我们该如何客观地看待“惠民保”产品的出现?
众所周知,保费和保额是成正向关系的。“惠民保”保费之所以低,一方面是有政府惠民的原因,另一方面产品本身的设置,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理赔概率,就像是商业百万医疗险的缩水“瘦身”版。
但从理论上来说,“惠民保”产品的出现是一件好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大病焦虑”。特别是对于那些患病不能通过健康告知的人群、年纪超过60岁不符合某些商业保险投保要求的人群,或是想买商业保险却无太多预算的人群来说,“惠民保”产品是很好的选择。
不过,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待,“惠民保”本质上是商业保险,是医保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代表性产物。在这类产品急速落地的过程中,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我们希望“惠民保”不仅“遍地开花”,还能够“行稳致远”,在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