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绿水青山依旧在 金山银山“闯”出来

厦门广电网 2020-10-21 21:59:14

2020-10-21 21:59:14

离开人文底色厚重的集美,我们的第四站是同安区。

都说四十不惑,40年前的同安是什么样子?1980年,厦门经济特区成立,作为当时厦门的唯一辖县,那时的同安,是山高、路远的农业大县。这一组照片的拍摄时间是在80年代初,同安沿海的地方仍是一片滩涂,当地的村民在这里养鸭子、收蛤蜊。一家糖厂、一家榨油厂、一家农械厂、一家陶瓷厂,便是同安工业的全部“家底”。

这张照片是摄影爱好者何东方在2006年7月22日拍摄的。当时,厦门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刚刚开启,在同安湾海域,云集了几乎占了全国总数2/3的清淤船、绞吸船、和抓斗船,它们开足马力在海上进行大规模清淤吹填作业。

项目在推进,而对于那些曾经靠海吃海的渔民、养殖户来说,这是一次从未经历过的巨大改变,这张照片拍摄于2006年8月5日,这位渔民坐在船头,那一刻他也许对外来还有些迷茫。

再来看下一张图,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吹填新生出了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再造了一座厦门岛,10多年的时间,一座众多产业聚集、民生保障的新城已经在这里崛起。

接下来,我们就跟着记者侯友华去看看同安的发展变化!

记者 侯又华:站得高,看得远,但有时候,高,也是阻挡发展的“困兽”,厦门同安区军营村,这里背靠大山,是厦门海拔最高的村子,曾经也是最穷的村子之一。用当地村民的话说,40年前的这里,穷得只剩树,村民们就地取材,建房子、搞营生都砍树,但即便如此,人均收入不到200元。1986年,这里掀起了“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的变革,从全村出动种植5000亩林地,到封山育林3000亩,再现在这里的林地、茶园加起来,1万1千亩,而人均收入也从不到200元,增长到了32550元,就这样,改变,从这一山、一水间,开始了。

现场:村民们,现在我们要做好垃圾分类呀!

记者 侯又华:喇叭一响,就知道,大伙又在被教育了啦!听村里人说啊,这喇叭,响了几十年了,谁家违反村规乱倒垃圾,谁家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只要是不文明现象,村书记都会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教育村民。几十年前,大喇叭几乎天天响,现在,“别让书记的大喇叭再响啦”成了村民的口头禅,改变,从养成文明好习惯,开始了。您别说,这些方法,还挺管用。以前,垃圾遍地扔,处理靠水冲,九龙溪水体常常发黑发臭,河道平均不到半米宽,2008年开始,村子给河道进行了三次大改造,还给每一段溪流找来“河长”,比如这段溪流,它的“河长”责任人,就叫高荣球,这不,还竖了“党员护溪岗”,改变,让山绿了,水清了,游客也跟着进村了!

现场:干杯,恭喜恭喜!

记者 侯又华:你能想象吗?这户农家乐,以前一家人都在外打工。可是现在呢,全家人都回来搞起来乡村旅游,一年单靠旅游收入,就能赚到三四十万元,而在整个军营村,像这样的农家乐和民宿就有四十多户。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林下经济红红火火,台胞也漂洋过海来到这里种植果树,hello,这里是距离军营村不远的汀溪林场,放眼望去,全都是茂谷柑,预计今年能够产出10万斤,偷偷告诉大家,已经有十分之一,被订购出去了。可以说,好山好水,农民年年话丰年。这40年时间,开茶园、种果树、办民宿,从穷乡僻壤,变成了富美乡村,改变,让绿色经济成为一种常态。

记者 侯又华:穷村旧貌换新颜,新城破土开新局,绿色经济成了常态,接下来呢,就要推动产业升级,这里是同安环东海域新城,你知道吗?40年前,这里大部分都是滩涂,而现在,这里不仅拥有宜人的生态环境,更有承载未来经济发展活力的产业链群,顺着“岛外大发展”的东风,同安,抓住机遇,再出发。

记者 侯又华地点:wow,搭上科技的“快车”,看到我玩的这东西,就知道,我来到了一家科技公司,边上这个大块头集装箱,就是在“一带一路”援建项目中,用来进行电子数据取证的设备,作为国内领先的电子数据取证及安全产品服务提供商,2013年,美亚柏科入驻同安环东海域新城美峰科创园,也就是大家常常说的“创谷”,2019年,它的营收就已经接近21亿元人民币。除了创谷外,实际上,在寸土寸金的同安环东海域新城,还竖起了智谷、云谷,三“谷”产业片区齐头并进,吸引了越来越多科技、金融、互联网+等新经济领域企业,像清华紫光、中船重工已经入驻其中,未来即将入驻的,还有我们熟悉的360项目、网易数字产业等等,可以说,改变,成了同安不变的理念。

记者 侯又华:其实无论是我们刚刚一起穿过新城,还是我们淌过小溪,走过大山,总的来说,同安,40年,给我的印象就是,绿水青山依旧在,金山银山“闯”出来。我想,改变,让这里潜力无限……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