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先行先试 改革活水激发特区腾飞新活力

厦门广电 2020-10-21 22:48:13

2020-10-21 22:48:13

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40年来厦门的发展始终与"先行先试"相伴,在经济体制、行政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硕果累累,创造了众多全国率先。四十年沧桑巨变、四十年光辉历程,特区人秉持“先行先试、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改革活水”。

2001年1月2日,时任金门县县长陈水在率领180名金门乡亲,乘坐客轮从金门直航厦门。这是厦金两地隔绝半个多世纪后的首次正式直航,拉开了厦金“小三通”的序幕。2002年,厦门国贸组织“中洲”号运载沙石首次直航金门,结束了两岸长达53年没有直航贸易的历史。

原厦门国贸对台贸易公司总经理 吴立铭:窄窄的海峡隔不断两岸的亲情,两岸经济,贸易的交往是必不可少的,顺应了民心,顺应了历史潮流。

作为对台工作的“试验田”“排头兵”,厦门致力于对台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努力把厦门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在促进两岸交流交往方面迈出了多个“第一步”。2004年,大陆第一本五年期台胞证在厦门发出,厦门成为大陆台胞落地办证(签注)量最大的口岸之一;海沧法院设立大陆首个涉台法庭,在全国首创台胞陪审员制度,厦门知识产权法庭成立后,聘任三名台籍知识产权审判咨询专家,此外,厦门银行推出了大陆第一张台胞专属信用卡,更是大陆第一家新台币现钞清算业务参加行、闽台第一家实现两岸人民币直接清算结算的商业银行。今年9月,全国首家两岸合资证券公司--金圆统一证券有限公司在厦门开业。

金圆集团副总经理、金圆统一证券董事长 薛荷:我们将为台湾企业台胞打造综合金融服务商,为台企台胞资本市场发展努力服务。

40年间,因台而设的厦门经济特区历经了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全市,设立台商投资区、保税区,实行计划单列,建设保税港区,实施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开展自贸片区改革试验等,实现一系列精彩嬗变。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助力厦门经济发展从小到大、由封闭对内到开放对外的转变。目前,厦门形成了电子信息、航运物流、旅游会展等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了生物医药与健康、新型功能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球第一支戊肝疫苗,世界第三支、国内第一支宫颈癌疫苗,世界上第一支获准正式用于临床的神经生长因子等相继诞生。现在,全球每四台家电上的继电器,就有一个出自厦门;国内每三个铝制易拉盖,就有一个产自厦门。在制造业的细分领域,厦门不少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成为各自领域的“隐形冠军”。

40年来,厦门不仅发展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还是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厦门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全国领先,在全国率先实行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率先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生态文明指数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名列第一。

随着改革活水不断注入,厦门在创新驱动、营商环境、社会治理、生态环保等方面,打造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厦门样本”,完成了一个接一个的“首次”“第一”和“率先”:率先推行“多规合一”并拓展应用于审批流程再造,率先形成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率先构建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率先实现医保结算全国“漫游”;率先开展城市公共文明地方立法……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厦门经济特区将聚焦“高素质标杆、高颜值典范、现代化前沿、国际化枢纽”目标,乘势而上、奋勇前进,探路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