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假期鼓浪屿观察:“老技艺”落户“老建筑” 文化传播更鲜活

特区新闻广场 2020-10-04 22:01:11

2020-10-04 22:01:11

作为厦门旅游的“金字招牌”,“双节”假期的前三天,每天都有超过3万名市民游客登上鼓浪屿,体验世界文化遗产地的魅力,不过和以往“走马观花”看风景的旅游方式不同,如今,游客们的“探索欲”大大提升,闽南在地文化、建筑历史故事都成为吸引大家探寻的关键元素,今天的鼓浪屿观察,我们就去看一看,鼓浪屿是如何打造文旅融合项目,更好地向游客展现传统在地文化。

游客:奔着它的历史底蕴过来的,吃到当地的美食,领略到风土人情我觉得就非常不错了。

游客:希望就是看看鼓浪屿包括厦门的文化,这个很有层次感的,厦门鼓浪屿。

“历史底蕴”、“在地文化”、“美食小吃”,这是在我们的随机采访中,登岛游客们提及最多的三个主题。其实,将在地文化融入到老建筑的活化利用中,也是鼓浪屿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之后的重点努力方向,如今,行走在岛上,不经意间您就会遇上这样有故事的老建筑。常年从事鼓浪屿历史文化研究的老鼓浪屿人林聪明,就带我们参观了位于龙头路45号的这间厦门珠绣技艺传承工作室,在他看来,这里就是岛上老建筑活化利用的生动案例。

鼓浪屿历史文化研究者 林聪明:历史风貌建筑整理建筑修缮,保护好进行活化利用,在这个地方展示厦门珠绣能够起到文化展示窗口这样一个作用。

工作室里,老照片、旧海报,简明清晰地展示出了厦门珠绣技艺的发展脉络,布鞋、荷包等物品被色彩斑斓的珠料装饰得更加靓丽,鼓浪屿观彩楼、八卦楼等历史建筑,更成为了珠绣商品的创作灵感。工作室日常对游客免费开放的珠绣技艺小课堂,更是让传统技艺在老建筑里“活了”起来。

游客:景区的话 里面很少,看到这样子的,其实说对当地的文化蛮有记忆点的,体验的感觉不错。

省级非遗“厦门珠绣手工技艺”传承人 谢丽瑜: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应该有与它匹配非遗项目在这里传承,我们在这里所做的公益性传承课工艺课,带来的效果,比我们所预期的要好。

有闽南文化的活化传承,也有在地文化创新体验,在日光岩景区的这家文创体验店内,店里茶杯、丝巾的商品就被赋予了鼓浪屿的浪漫元素,受到了不少年轻游客的喜爱,而这款文化祈福签,更是将当下流行的AR新媒体技术融入到产品设计中,只需用对应手机软件扫一扫,郑成功、林语堂等鼓浪屿历史名人故事就会生动的呈现在大家眼前,让游客在消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鼓浪屿的历史文化。

游客:我觉得挺好,比如说我去看郑成功雕像,让我去网上看一下他的故事,可能会比较枯燥如果把它跟,自己的祈福结合在一起的话,更加有兴趣了解这个故事。

鼓浪屿历史文化研究者 林聪明:这种东西实际上是旅游文化的一种拓展,在本地旅游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开拓、进行创意。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更多在地文化融入,早在两年前,鼓浪屿就开始出台政策,积极引进特色文化项目,目前,已经引进了3个重点文化企业、2个大师工作室,以及鼓浪屿音乐季等17项重点文化项目,并在用房、租金和人才等方面进行扶持。在采访中,不少游客也表示,鼓浪屿岛上的文化五彩缤纷,却散落各个角落,让初来乍到的他们难以有全面、清晰的游览概念,也希望景区今后能够多一些梳理推荐和游览指引。

游客:就好像你看那么多旧的建筑物,但是没有人知道它背后的历史,稍微有一个二维码,我们扫一扫,知道一些也可以。

游客:最好有一个 官方推荐的路线,从哪个顺序,怎么样能更好地把每一个有历史特色的景点都了解到。

鼓浪屿历史文化研究者 林聪明:更多呈现的东西,需要是靠游客在鼓浪屿旅游当中,身临其境去体验,商业化再去掉,文化的东西能够给更多引入。(加强)来鼓浪屿旅游线路的规划,在有限的时间里面起码能够让游客有重点的了解品味鼓浪屿的历史。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