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蓝天与绿水青山的交响曲——珠海坚守初心打造“生态特区”

新华网 2020-09-16 11:37:19

2020-09-16 11:37:19

40年前,珠海特区第一代建设者庄宗穆登山远眺,对岸的澳门满眼繁华,而珠海只有一片片碧绿。

40年后,87岁的庄宗穆从超过300米高的珠海中心再次俯瞰这座城市,珠海的繁华已经与澳门不相上下,却仍然保有着一片片青翠。

走过40个年头的珠海特区,在经济总量和人口数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始终坚守着一颗初心,让这座城市在经历了40年的高速成长后,仍然有碧海蓝天与绿水青山相伴。

坚守初心

珠海有绵延的海岸线、星罗棋布的岛屿和植被覆盖丰富的山峦,自然禀赋得天独厚。从特区设立开始,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珠海人就有一种朴素的认知和自觉的行动。

1991年,珠海市政府出台土地管理“五统一”规定——土地、矿产和滩涂等自然资源,由市政府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出让和统一管理。

1992年,城市建设管理的“八统一”规定出台——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划分功能区……

同年,关于保护环境的“八个不准”规定出台——不准在山坡25米等高线以上兴建非供游客休憩和观赏的建筑物;不准在海边、河边规定范围内兴建建筑物……

1998年珠海在拥有地方立法权后,通过的第一部法规就是《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此后,珠海不断开展生态文明立法,先后制定44部生态文明相关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这些规定现在看来很有先见之明,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一代代珠海人一以贯之的坚持。”珠海市委书记郭永航说。

生态特区

2012-2014年,珠海相继出台实施《珠海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珠海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而近年来,珠海建立了生态环境指数发布机制和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生态文明考核,推进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绿色发展模式。

不挖山,不占海,控排污,严考核,珠海留下了青翠巍峨,守住了蔚蓝壮阔。

如今,在珠海大部分山顶上远眺东南,大海可尽收眼底。沿着海岸线的情侣路,已成为这座城市最美的一条风景线。

有业内专家评价,在城市建设中,珠海有效保护了滨水岸线、建筑轮廓线、城市天际线,形成了特有的“山海相拥、陆岛相望、城田相印”的城市风貌。

珠海1998年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2017年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珠海不仅仅是经济的特区,更成为一个生态特区。

和谐交响

2014年,从加拿大带着一支七人团队回国的包晓军,在面朝大海的唐家湾镇创办了珠海纳瑞达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和生产用于天气探测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这个来自五湖四海、由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能够落户,珠海的“高颜值”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一次来到珠海时,觉得这里像美国的迈阿密,环境非常好,是一个适合研发的环境。其实越是高科技的企业对环境要求越高,因为搞创新的时候,你需要沉下心来。”包晓军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科技研发企业选择落户珠海,特别是不少海外留学归国创业团队,他们发现能在这里的碧海蓝天下找到灵感迸发的一方天地。

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良好人居环境,正成为珠海吸引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领域人才扎根的一大优势。而开发强度低、环境承载力强,将为珠海下一轮发展换道超车、二次创业储备了充足的势能。

“珠海留住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用自身发展历程印证了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并行不悖,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郭永航说。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