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一单”系统上线 厦门生态管控迈入智能时代

厦门日报 2020-09-14 09:05:43

2020-09-14 09:05:43

日前,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发的“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准入清单》)应用系统通过专家验收,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厦门率先全国实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数字化,生态环境准入管理正式迈入“智能时代”。

“三线一单”系统,也称厦门市生态空间管控系统,是市生态环境局立足“多规合一”基础,充分运用大数据算法等创新科技手段精心打造的。强大数据支撑、研判高效精准、审批智能便捷——智能化的系统依托全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区域开发、资源利用、空间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准入提供更高效的服务水平和更科学的决策基础,切实对标国际一流优化营商环境,也为助力高质量绿色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亮点1

188个图层准确把握片区功能定位

“‘三线一单’应用系统,与我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互联互通,真正实现环保关口前移,实时参与‘多规合一’项目生成和决策。”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边说边向记者展示系统界面。

在系统首页,工作人员点开“图层”,下拉菜单中,设有不同专题,点开,还有更详细的分区。“该系统对接我市多年‘多规合一’成果,并连通全国环保验收系统、排污许可证管理系统数据、污染源普查数据等等环保专项系统,归集数据后,转换成188个图层、建立46个管控单元、207条生态准入清单、9111个已批项目数据、13086条污染源数据,有关基础数据随着系统的建设还将不断富集。”工作人员解释说,这188个图层,分为多规协调、发改、国土、市政园林、海洋、环保、招商等不同专题,每个专题又有不同专题图,比如环保专题下包含环境功能区划、生态红线、水源保护区及环保总规与各类规划环评要求等专题图。

“188个图层,层层叠加,把片区所有自然环境、经济社会要素都包括进去,在此基础上进行准入研判,可以准确地把握片区的发展方向,空间允许的排放量、适合的准入产业等。”工作人员说,正是通过集成海量数据,“三线一单”应用系统可以在特定算法的支撑下,实现生态环境准入的数字化应用,使生态环保决策变得更智能、精准、高效,真正为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筑起又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

亮点2

几秒钟生成准入研判“最佳方案”

如何运用“三线一单”系统高效精准地进行准入研判?工作人员以不久前接到的一起项目咨询为例,直观展示了智能化系统的“过人之处”。

“来咨询的客商李先生打算在海沧投资办企业,生产非金属废料、进行碎屑加工。我们将他提供的基础信息录入后,系统会从规划空间、准入清单、排放总量这三个维度进行准入分析。听着挺复杂,但操作过程却很简单,经办人员只要在每个维度下方勾选需要分析的单元栏目,系统就会自动进行比对,几秒钟内就能给出项目准入意见。”据了解,以往,碰到类似的项目咨询,经办人员要通过不同渠道,查阅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再进行人工分析、判断,从而得出结论,这个过程至少要大半天。如今的智能化系统,短短几秒就能快速精准地给出结论。

这个几秒钟就给出的结论,会不会太草率?可别低估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记者翻看了项目准入研判记录,几秒钟内系统已完成生态红线、生态保护控制线、环境功能区划、环境敏感目标、市政污水管网等近二十几项叠图分析与管控单元准入条件判断,各项分析结果及其数据一目了然。这是因为,智能化的准入研判是基于我市“三线一单”工作的扎实成果。“我们将大量的成果、数据进行量化、建模,构建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一张图’,打破生态环境信息孤岛,实现强大的数据融合应用。”市生态环境局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智能化系统有效弥补了信息不足的短板,通过全面掌握项目策划、生成、决策阶段,区域空间内所有自然条件、行业发展、污染情况等信息,让生态环境决策变得更加精准高效。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智能化系统不仅能够对项目准入进行研判,也能基于自动化的分析,为项目开出“诊断书”,为企业的建设发展量身打造“最佳方案”。

“根据相关内容要求,基于空间管控单元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和基于‘多规合一’的充分空间要素,符合清单明确的空间、行业、工艺和排放准入条件的,项目选址可行;属于清单禁止或限制准入的,原则上项目选址不可行。”市生态环境局项目负责人介绍说,针对那些选址可行的,系统会自动给出环保意见或告知要求;选址不可行的,系统则自动给出依据、理由及建议,辅助决策分析。

亮点3

“一键式”批复让环评审批高效精准

准入研判更智能精准,审批环节也得到了明显优化——高效精准的环评审批为优化营商环境按下加速键。

以同安工业集中区的一个计算机电子元件制造项目的环评批复为例,审批人员通过系统,进行简单的信息勾选、检索,便“一键式”完成了批复环节。“除了可以查看建设性质、行业类型等信息以外,还可以在界面上筛选目标类型,比如选址内有哪些敏感保护目标,临近哪些公共设施、风险源等等,然后就可以根据项目实际,勾选需要检索的审批项。”审批人员点击着鼠标,一份详细完整的环评报告批复文件生成了——企业要遵守哪些规定、应该采取哪些环境保护措施,污染物排放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内,批复文件上一清二楚。

“系统生成的批复文件,还可以通过政务交办模块,直接在线流转、抄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系统不仅达到准入研判的智能化,更是在审核意见生成、反馈结果推送等环节上,打造起一个完整畅通的信息闭环,大大提升了环评审批的效率。

如今,一个项目从提出,到研判、审批,再到流转、反馈,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都可以在线完成。“今后,随着系统模块的完善,我们还会开发专门向公众、企业开放的模块,为大众创业营商提供便利化的环保信息查询渠道,切切实实提高环评审批放管服水平,切实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市生态环境局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大事记】

●2014年

环境保护规划被纳入我市“多规合一”平台,将环境各要素融入社会、经济、国土、城乡等各领域,拉开了环评审批制度改革的大幕。

●2016年

市生态环境局与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联合印发《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方案(试行)》,将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审批改为承诺备案,为自贸片区内企业办理环评手续提供一站式服务。

●2018年

《厦门市进一步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改革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出台,标志着厦门率先在全国开始了环评审批制度改革的实践,明确把生态保护红线融入厦门市“多规合一”一张图体系,将环保辅助决策前移,打造“互联网+政务”便民服务通道,强化事前事中监管机制。

●2018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正式下发,厦门市成为16个试点省、市之一。《通知》提出了对环评文件审批制度改革的探索和创新要求,“厦门环评审批改革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2019年

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厦门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清单方式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硬约束和准入条件,确立全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这在我省尚属首次。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