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适老化改造 小改即大爱
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突出,受传统观念及养老机构床位不足等因素影响,当前,居家养老仍是我国主流养老方式。然而,家中没有呼叫、报警设施,卫生间缺少扶手、光线昏暗,老旧楼房没安装电梯……这些安全隐患与不便,都可能给居家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我们厦门从2017年开始,就在一些小区试点推行居家适老化改造,效果怎样?一起来看新闻头条。
“摔倒”威胁老年人生命 居家养老也有风险
患者家属 谢女士:他是坐起来以后,然后就没有征兆地倒下了,倒下后是右肱骨粉碎性骨折,右侧的第10根和第12根肋骨骨折。
躺在病床上的是谢女士的父亲,今年已经69岁了。前些天在家里,父亲失去平衡摔倒了,严重受伤。正在市中医院骨三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中,还有另外4位老年患者和谢女士的父亲一样,也是在室内摔倒,导致骨折的。骨折对于普通人来说,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却是致命的威胁。
市中医院骨三科主任 张建新:老人家髋部骨折是致死率最高的 一个是老人家他本身有一些毛病 比如说心肺疾病 骨折以后要躺床 卧床以后很容易引起肺部感染 就很容易致死
医生介绍,去年一年,市中医院骨三科就收治了80多位摔倒的老年患者,占到全年收治病人数量的五分之一,而他们中多数都是在家里摔倒的。
洗手间、厨房、楼梯,这些我们日常再熟悉不过的生活场景,在老年人看来可能就会变得困难重重。市民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如今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了36万人,其中有90%都选择了居家养老。如果老年人可以生活在一个以他们的起居需求为出发点设计的家里,也许这些意外就可以大大减少。
我市适老化改造停留在基础阶段 试点小区还可以“再提升”
其实,早在2017年,我市就开始在一些小区试点推行居家适老化改造。神山三航小区就入选了我市首批适老化改造试点小区,由财政拨款,市建设局、街道等部门牵头,改造了小区的公共空间和30多户老年人的家。刘大爷和老伴在小区里居住了近30年,2017年的改造,在他家的入户门附近、马桶旁边、淋浴间等地方都安装了扶手,在淋浴间增加了一把可以坐着淋浴的椅子,以及几盏夜灯。但这些并不能完全解决老两口生活中的不便。
市民 刘大爷:如果我真的到厕所去摔倒了,没有办法起来,叫也叫不应,手机都要拿在手上,要到厕所就要拿。
看来,2017年的改造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并没有给刘大爷和老伴的居家养老生活带来本质上的改善。
黄忠达,是2017年神山三航小区适老化改造项目的设计师,当时这个小区的改造案例成为了全市的典范之一。但如今再来看,黄忠达也认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居家适老化改造设计师 黄忠达:如果厨房要提升的话,下面必须(有足够空间)如果坐轮椅的话,人可以进去,底下不能够有障碍空的,老人的衣柜不像这种(前后)开出来的,一般是要(左右)推开的,就是用推的方式,因为(前后开合)老人要退,老人最怕就是要反向,因为70岁以上的老人平衡感就开始出问题。
目前我市的居家适老化改造几乎都停留在基础阶段。其实,居家适老化改造是一套专业的科学体系,涉及到选材、无障碍设计等多个领域,而且每个老年人还有自己的特点和生活习惯,需要更实用的,更个性化的定制,才有可能真正满足每位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
神山社区居委会主任 张水波:目前我们装的都是比较物理方面的设施,如果有条件的话,将来我们会在智能方面进行提升,比如说吃药自动报警,危机自动报警等方面。
多项政策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
为此,今年7月,民政部等9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针对老年人家中以及小区内如何改造,才能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安全,提出了具体要求。此外,福建省民政厅与省财政厅也联合印发了《福建省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实施方案》,明确只要符合相关条件的困难老年人,就可以申请一定的改造补助。
新闻链接:首个市场化适老化改造项目在沪试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亿人,占总人口的18.1%。另据调查,我国有超过90%的老年人会在家庭或者社区环境中度过晚年,他们中超过60%居住在并不适宜老人居住的房屋中。适老化改造如何才能真正走入老年人家庭?上海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日前,上海市率先在部分街道开展面向老年人家庭的居室环境适老化改造,这也是全国首个市场化适老化改造项目试点,通过市场化探索,不但可以为家庭适老化改造提供多种个性定制,而且扩大了受益面。
家住上海的黄老伯的老伴儿患上帕金森症已经十几年了,在老房子里,行动越来越不方便。上月初,黄老伯在上海“适老化改造服务平台”提出申请,20天后,家里从地板到门槛,甚至卫生间格局都发生了改变。
上海市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平台运营方项目组成员 鲍安其:原先这块有高(低)差 老人脚步无力,走路会摔倒,我们解决了这个高(低)差问题,以后小型轮椅也可以通过。
适老化改造,具体怎么改?在上海市南京东路街道的这个适老化体验中心,可以找到答案。
上海台记者 李怡:首先这个椅子是半扶手,非常方便老人的起身和站立,那么桌子大家可以看到是个可调节升降的,可以根据老人的身高,包括坐轮椅的老人都可以方便在这里就餐。
据了解,去年起,上海市民政局建立了统一的适老化改造服务平台,并委托专业的第三方运营,老人们只需在平台上填写基本信息,后续从评估到设计、施工、验收,全程都有专业人员监管。由于老人们的需求不同,适老化改造的项目也种类繁多。工作平台共为老人提供了三种服务包,包括基础产品、局部改造以及全屋整体改造,并根据玄关、卫生间、厨房、客厅、卧室、阳台、过道七大生活场景进行分类,共计60余项产品与服务,供老人组合搭配、个性定制。
截至2019年底,上海已为符合条件的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8000户。但根据统计,上海有适老化改造需求的老人达数十万,为扩大受益面,此次试点中,上海市60周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均可申请参加市场化适老化改造项目,并采取“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家庭自负一点”的资金分担机制,根据老年人经济困难程度、身体照护等级、是否为特殊群体等维度,给予不同比例的资助。
【新闻观察:适老化改造 小改即大爱】
城乡住宅普遍存在不适老问题,但是适老化改造仅限于居家设施的改造吗?
居家适老化改造只是适老化改造的一部分。新一代老龄群体具有健康水平更好、退休收入更高、心理期待更多的特点,他们的活动范围已不局限于家里,需要在更宽领域、更多层面进行适老化改造。比如,在社区就要有意识地推动坡道、楼梯、扶手等公共建筑节点,还有休息设施、标识系统等社区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在商业适老化方面,要广泛使用慢速电梯、大字标签、轻量化购物车,构建无障碍购物环境,等等。特别需要关注的一点是,数字科技面对老人,也要放低身段,把适老化与智慧化结合起来,让智能设备进家庭,实现对老人就寝、如厕、洗浴等数据的实施监测,如有异常,医护人员和家属可第一时间获悉,实现智慧养老化。所以,适老化改造不是一次性,更不是单一场景的改造。
适老化改造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物,但从各地推进的效果来看,大多停留在基础设施改造,采用高度同质化的改造模式。造成这一瓶颈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期待一个这样的适老化改造?
适老化改造,和我们每一个家庭都息息相关,它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是老年人的福音,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多个城市开始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呈现出“遍地开花”的趋势。不过,每个老人身体情况不同,每个家庭环境也不一样,这注定了适老化改造需要“私人定制”,打造个性化和一体化兼具的解决方案,既能让老人居家环境更安全,解决“摔不起”的普遍性痛点,又能用市场化方式,让活力老人、半自理老人、卧床老人都享受到居家适老化改造、养老用品、健康租赁等个性化定制服务,甚至是随着老年人身体和家庭变化,持续提供服务。适老化改造既是民生事业,又是市场消费,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让主管政府部门、街道社区、物业公司及每一位老年人家庭都参与其中,适老化改造行业及其从业企业也会逐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径,从而形成适老化改造完整的业务链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