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相信科学 不因噎废食
广东省卫健委14日通报,广东陆丰发现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患者为深圳盒马鲜生水贝店员工。广东的这个病例,令人再次联想到了海鲜、低温、冷链。自7月以来,我国已有9个地区先后在进口冷冻食品或包装上检出新冠病毒阳性。为什么进口生鲜外包装上会多次发现新冠病毒?这是否存在着传播风险?公众又该如何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呢?我们一起来关注。
深圳盒马女员工确诊 广东排查全省盒马鲜生门店
广东陆丰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广东省立即组织各相关地市第一时间对全省36家盒马鲜生门店、12家关联仓库和加工企业,共计48家单位开展排查。检测范围覆盖从业人员、产品和场所环境,特别突出进口冷冻肉和水产品的检测。截至16日8时,广东省共采集样本9989份,其中人员6645份、环境1770份、产品1574份,除深圳盒马鲜生水贝店的2名人员样本为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
我国9地先后从进口冻品检出新冠病毒阳性
7月以来,我国已有9个地区先后在进口冷冻食品或包装上检出新冠病毒阳性,分别为福建、辽宁、江西、重庆、云南、山东、安徽、深圳和陕西。其中,至少5地检出的阳性样品,均是来自从厄瓜多尔的南美白虾集装箱内壁和外包装;其余地区检出的阳性产品包括自巴西进口的冻鸡翅等。检出新冠病毒的无论厄瓜多尔冻白虾还是巴西冻鸡翅等进口冷冻食品,其来源大多为南美洲。
为何“中招”的总是冷冻食品?专家指出,这与当地疫情严重、冷冻海鲜等食品加工过程较容易污染有关,而大多数病毒都耐冷不耐热,此外还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更容易依附在光滑表面上,所以进口冷冻食品的塑料外包装就成了病毒的宜居场所。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抵制吃冷冻食品呢?8月16日,在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疾控中心主任邓惠鸿介绍,6月以来广东对进口冷冻食品进行采样检测,目前已完成14.59万样本的检测工作,除3份样本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这3份阳性样本不具备感染活性。
广东省疾控中心主任 邓惠鸿:我们对这3份阳性样本检测发现,它是不具备传染活性的,也就是不具备传染人的条件。
世卫组织:没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可通过食物传播
8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中国卫生部门是通过对数千种冷冻食品的抽检,才从“极少数”样本上检测出了新冠病毒。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可以通过食物进行传播,也没有发生人因食用某种食品从而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因此不必过度恐慌。
广东省疾控中心主任 邓惠鸿: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目前还没证据表明新冠病毒会通过食物进行传播,即便这种病毒确实存在于食物中,也可通过烹饪的方式杀灭病毒。从世卫组织的通报来看,它的传播风险是比较低的,是有措施可以预防的。
专家提醒消费者做好自我安全防护
专家建议,公众要牢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做好食品安全的五点要求,即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食材。对于购买者来说,在超市购买时,记得戴口罩,不要反复挑选,减少接触频率。同时,生食拿回家后,最好用酒精对食物包装纸进行消毒后再放入冰箱。外出回家、接触和处理完进口冷冻食品后,立即洗手消毒,做好自我安全防护。
【新闻观察:相信科学 不因噎废食】
进口冻品多次检出新冠病毒,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相信科学 不因噎废食
我们应该相信流行病学专家的专业判断。食品的外包装留存有病毒并不意味着食品就有问题。他们需要的是科学的处置。
冷链运输技术也是在世界贸易大发展的背景之下的,各种产品的运输是在所难免的。我们需要做的是用更科学的方法
多部门配合保障安全 提高效率
如同人员的流动一样,其实货物的流通同样可以做到安全有序。这当然需要多部门的协调合作。除了应该有科学的指导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的流程,包括溯源、追踪、检测报告、各种信息的公布。当然,我们也需要提高效率。对病毒的检测,肯定会增加很多的工作,这该如何保证效率,不影响生产生活,这也是有关部门需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