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随心飞”不是“随心推” 相关产品应是诚信之作

厦视直播室 2020-07-08 21:24:57

2020-07-08 21:24:57

疫情期间,航空公司的经营面临一定的压力,最近多家航空公司推出了“随心飞”优惠产品。比如,海南航空最近就推出了“海航随心飞 欢聚自贸港”产品,又送代金券又不限次数坐飞机,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抢购。而在此之前,东航、华夏航空公司也推出了类似随心飞套餐,同样“一抢而光”。面对这样的促销诱惑,你动心了吗?那么,这样的“大便宜”真的这么好捡吗?究竟是割韭菜还是被薅羊毛呢?

所谓“随心飞”,一般指的是用户购买飞行套票产品后,可在指定时间内,不限次数乘机畅飞指定或任意目的地。东方航空是国内“随心飞”机票产品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6月18日,东方航空APP上线了一款名为“周末随心飞”的套票产品,以3322元的价格限量发售,称可在今年的剩余周末畅游全国。套餐一经推出,便赚足了公众的眼球。

你方唱罢我登场,7月6日,海航也推出了2699元的随心飞套餐,由于抢购人数较多,海航APP一度被“挤瘫”,甚至有网友评论戏称“比抢演唱会门票还难”。除此之外,华夏航空也在近期推出了“2999任意飞”产品,卡塔尔航空更是开出“空白机票”,最低499美元环游世界。

对消费者来说,抢到两三千元的随心飞套餐似乎是捡了个大便宜,但是“随心飞”真的能想飞就飞吗?在第一批体验后,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东方航空“周末随心飞”首个套餐使用周末,旅客共兑换超过6.5万张机票。但也有不少人表示,这样的产品不是很实用。

广东惠州市民:飞行的时间是比较不好的,比较差的,所以我还是不会考虑,三千多元买的一个套票,可能我实际飞就飞个三两天,因为除了机票之外你还要吃饭、住宿,这些也是一笔费用。

广东惠州市民:周六飞过去之后,要安顿,要走一下,周日要赶着行程回来,如果从时间上可以调整一下会更好,或者周日晚上晚点飞回来,时间会更充裕一点。

目前,关于随心飞产品的投诉主要集中在无法订到热门航班、产品无法退订、限制条件多、有余票却无法订票,二次抢票难等问题。看似可“薅羊毛”的“随心飞”产品,实际使用起来并不随心。

网友:买了上周日到海口的机票,结果航班取消,这羊毛不好薅呀。

网友:买机票时出现了有余票但无法订票的情况,用没有绑定随心飞的账号却又可以订。

民航局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行业累计亏损398.2亿元,其中航空公司亏损336.2亿元。随心飞产品设计的出发点在于航空公司通过预判未来市场方面座位过剩,把这部分闲置资源以优惠的价格卖出,可获得一定的现金流。业内人士表示,在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的背景下,航空公司推出优惠套餐,是自救的一种方式,也有利于提振消费者出行信心。不过,航空公司在设计类似产品时,应事先做好市场调研以及各类预案,保证设备设施及人员配备充分。可以有使用限制,但必须保证售后的完整对接。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随心飞”只是一种营销方式,低价并不适合所有同需求的消费者。因此,理性消费也很重要。

【新闻观察:“随心飞”不是“随心推” 相关产品应是诚信之作】

今天的新闻观察,来到演播室的是本台观察员王锐。这段时间,多家航空公司先后推出“随心飞”一类的产品,一方面受到市场的追捧,另一方面也被不少消费者吐槽,对于这样的现象,你有怎样的观察?

首先我想说,对于“随心飞”的产品,无论是“割韭菜”之说,还是“薅羊毛”的言论,我觉得都有失偏颇。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面临疫情的严重冲击,企业的经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何刺激市场,吸引客源就成为各家公司最为焦虑的事情。但是,具体到随心飞产品的推出,我们都明白企业绝对不是随心推,前提条件之一还是要获取相应的利润。因此,我们看到每家航空公司的“随心飞”产品虽然价格看起来颇为实惠,但是背后都有企业自己的盘算,比如东航的随心飞指向的是周末市场,借此希望激活偏冷时段,盘活闲置运力;而海南航空的随心飞产品更像是一个航空加旅游的复合产品,不仅会吸引乘客乘坐海航航班,同时,也想为旗下的酒店、购物等产业带来客源。不过,我想强调的是在追求利益的同时,随心飞产品还必须是诚信之作,一方面产品的推出要有充分的售后保障,再一个企业要公平对待随心飞产品的用户,如果在后台出现差别化的规则,就会让随心飞变成闹心飞,而这样的闹心不止是对消费者,其实对航空公司来说,也是得不偿失的。

另外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虽然,随心飞的产品看起来很美好,但是,在选购这类产品时,大家一定要紧盯产品的约束性条款。或者说,越是这样以优惠打动人心的产品,相应的约束性条款就会越复杂。在对价格动心的时候,千万要对这些约束性的条款上心。

我们注意到在东航、海航推出随心飞产品之后,多家航空公司还在跟进,航空领域正在进入一个更为激烈的竞争阶段,谁能够在这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或许就会在眼下的危机中找到转机。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航空公司发生的故事,此刻也在不同的领域上演,疫情冲击之下,消费生态的变化也会愈来愈深刻,面对这样的变化,作为消费者,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守住自己的本心,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消费观念?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